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认知逐渐深入,也更加的希望现今的科技或者技术让疾病的影响降到最小化。过去无论医疗工作者本身或病患都认为疾病的治愈是唯一重要的,而术后、术中一些不适或者疼痛都是必经的、无法避免的过程。但是随着无痛技术的问世与拓展,疼痛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减轻或避免。疼痛的减少不仅有助于病人康复和锻炼,更加减少了对患者心理上的伤害。人们对无痛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肠镜检作为一项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的重要方法,现已普及至各级医院。但该项检查为侵入性操作,这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有的患者甚至因而拒绝检查或复查,以致延误病情,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因此,近年来无痛检查成为多数医生和患者的首选。丙泊酚因其代谢快成为目前麻醉中最常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但是,单独使用丙泊酚镇痛效果并不完善,较大剂量又会影响血液动力学稳定,所以目前大多用芬太尼类复合丙泊酚。芬太尼虽然镇痛效果强,但其具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影响通气,门诊患者应用时有较大的风险。地佐辛作为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镇痛效果强,而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却明显低于芬太尼类。本研究拟通过临床观察和对比研究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对象和方法选择本院ASA Ⅰ或Ⅱ级80例结肠镜检患者,随机分为A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n=40)和B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n=40)。A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5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g/kg进行麻醉诱导。B组患者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5ug/kg,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g/kg。两组均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肠镜检查,术中如有体动或痛苦表情适当追加丙泊酚0.5mg/kg,镜检达回盲部时停止追加。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注药后检查开始前、肠镜开始置入、肠镜过结肠脾曲、肠镜过乙状结肠、肠镜退出体外时的MAP、SpO2、HR、RR记录两组患者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术中呼吸抑制次数、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有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丙泊酚总用量、留观时间(从患者可唤醒至可离院)。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镜检成功,监测生命体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可唤醒时间和留观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的术中肢体活动无统计学意义,而呼吸暂停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和治疗其镇痛作用和镇静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无痛肠镜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