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净利差既是银行盈利基础,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关于银行业利差水平高低的讨论不断,在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入、基准利率不断收紧的大背景下,研究我国银行净利差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对净利差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阐述,从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定价能力、为政府提供政策依据三方面进行了讨论。第二章介绍银行净利差及其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及文献综述部分。对净利差与中间利润的关系,净利差与基准利差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得出净利差与中间业务无明显关系,基准利差对净利差的浮动起到限制作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发现国外在银行净利差上的研究己相当成熟,国内研究基本是在借鉴国外文献之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研究方法、样本数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三章对净利差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首先,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理论意义上的影响因素,其次,考虑到其他文献中出现的对净利差影响性较大的因素,再次,结合我国国情,加入货币政策因素和宏观变量因素。最后对上述影响因素与净利差的理论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各影响因素的变量表示、计算公式给以说明。第四章为国内外净利差实际水平的比较分析。详细比较了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净利差水平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国内银行净利差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中等水平,低于美国、俄罗斯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比较国内三类银行: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净利差上的差异,发现三类银行净利差水平的高低顺序是: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并通过深入分析各类别银行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三类银行在净利差水平上的差异的具体原因;比较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净利差上的差异,发现国内银行在盈利能力、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外资银行取得高净利差的能力还与国内银行有一定差距。第五章实证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选取44家国内银行2005-2010年财务数据,数据皆来自BANKSCOPE数据库。首先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将两变量从影响因素中删去;其次为平稳性检验,证实银行内部影响因素中不存在单位根。其次,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再次运用EGLS法建立了全样本模型、分类别模型、两阶段模型分别比较分析,最后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各分位点水平的净利差进行因素分析。第六章,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我国银行业整体来说,还需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提升自主定价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国有银行应利用自身规模优势,重视管理质量的提高;股份制银行需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兼顾发展的稳定性,注意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最后,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样本选择和指标选取上还存在局限性,指出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文章的创新体现在研究范围上的创新、实证方法上的创新。①研究范围上的创新体现在:首先,在比较净利差及其影响因素时,将外资银行纳入讨论范围,通过与国内银行在净利差和各影响因素上的简单比较,找出其中差异。这在国内净利差研究中也是首次。其次,在影响因素方面,通过文献的阅读,影响因素的涉及面更广,根据我国国情,考虑将货币政策因素(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经济因素(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引入到模型中。②研究方法上,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我国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这在国内文献中还未出现过。除此之外,本文还分阶段研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各因素影响效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