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感染或者污染状态下的腹壁缺损的处理是腹壁外科学的一大难题,其处理原则为先清创,充分引流,然后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行I期或II期缝合。随着外科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清创后I期修补成为了一大挑战。多数学者不建议使用聚合体材料修复感染或污染状态下的腹壁缺损,因为一旦补片发生感染特别是迟发感染,常需将取出补片,效果较差。自Edelman首次报道临床采用SIS生物补片修复腹股沟疝以来,生物补片用于腹壁疝及腹壁缺损的治疗在国外已有十余年。近几年,国内对于生物补片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成为了腹壁外科新的研究热点。生物补片可被理解为"细胞支架",它根据分子生物学原理、再生医学原理及免疫学原理植入人体后,能够填补受损部位的缺失组织,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同时在其诱导下,人体自身修复功能能够在原来的位置上逐渐生长出新的组织,取代生物补片,完成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过程。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早期主要运用于肺癌、肿瘤、腹壁疝、胸膜修复、颅骨修复、妇科、泌尿生殖科、神经外科、内脑膜的修复、食道癌切除后修补、连体婴儿切开后皮肤等,还有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以及在整形美容领域的使用。随着对其抗感染特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使用其进行感染性腹壁缺损的修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结合我院利用生物补片处理感染性腹壁缺损的3个病例,讨论生物补片应用的基本原理、优势以及前景,并且总结我们得出的一些经验,为生物补片在感染性腹壁缺损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目的1.观察生物补片在感染状态下腹壁缺损中应用效果。2.探讨生物补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生物补片修复因切口感染所致腹壁缺损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处理此类病患的经验,探讨生物补片的应用前景,并且总结我们的经验。结果全部3例患者手术后均顺利恢复,除1例患者切口局部出现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外,其余2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其中2例患者均放置引流管,并分别于术后14、10d拔除引流管,术后16、14d出院。1例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后出现修补部位腹壁膨出,随访2年因胃癌多发转移复发,未再行进一步治疗。1例患者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无切口疝、疼痛不适等其他并发症。1例患者为门诊局麻手术,随诊换药,随诊2个月愈合良好,无切口疝发生。结论1生物补片为感染性腹壁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选择;2对于肌筋膜不能缝合的腹壁缺损,长期随访生物补片抗张力强度效果不佳;3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或许是一个很好解决生物补片抗张力强度不够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