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与DNA及其组成碱基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基本的生命物质,对一切生命现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这些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离子,特别是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当前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药物化学及化学等众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及其组成碱基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生理活性,然后阐述了近年来在生物大分子DNA与分子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归纳了生物大分子DNA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及特点,总结了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的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及仪器,说明了该研究对生物、医学及化学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我们在LKB—2275型生物活性检测仪上采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在298.15K条件下研究了DNA组成碱基腺嘌呤、嘌呤、鸟嘌呤、嘧啶和胞嘧啶等主体分子与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等维合参数和相互作用焓变、相互作用Gibbs自由能变化和相互作用熵变等热力学参数。发现嘧啶、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等DNA碱基在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存在明显差别,即在与不同作用对象作用时,这些DNA碱基的作用位点不同。通过分析这些相互作用的数据,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与腺嘌呤、嘌呤发生相互作用时,腺嘌呤上9位的氮原子、鸟嘌呤上9位的氮原子和6位上的羰基,胞嘧啶中1位氮原子和2位羰基结构是主要作用位点。研究中发现,由于空间位阻效应,含有较多羟基数目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木樨草素、杨梅黄酮、芦丁与腺嘌呤的之间的芳香氢键作用大大降低,但是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却由于B环羟基与胞嘧啶和鸟嘌呤上的羰基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相互作用加强,表现出较高的摩尔反应焓。 此外我们也应用了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腺嘌呤、鸟嘌呤、嘧啶、胞嘧啶等主体分子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发现嘧啶的加入使黄酮的吸收峰没有发生变化,而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加入,使黄酮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了DNA碱基分子通过N原子上的氢原子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腺嘌呤和嘧啶与槲皮素作用后,槲皮素的吸收峰没有发生峰移,而胞嘧啶和鸟嘌呤的加入,使槲皮素两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比较槲皮素和桑色素分别与
其他文献
<正> 集“传统”出色越野功能与创新设计意念及科技于一身的全新PRADO(霸道)隆重登场,它的出现引领四驱车进入新领域。 新款PRADO备有VX及GX两个级别。VX级的发动机属4.0公升
<正>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为临床常见多发的难治疾病,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等证范畴。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在门诊采用自拟“益肝汤”治疗7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正>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发,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参与的"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喜获国家科
大规模虚拟海面红外场景仿真作为科学理论研究和真实外场试验的中间形式,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数学、物理各学科的知识,通过调用计算机的CPU与图形硬件GPU计算和渲染,能够提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感染性疾病,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主要的致龋菌,其致龋机制在于它能粘附于牙面、产酸和耐酸,因此,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是预防龋病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中医教学中"病案导入双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法关键环节设计的探讨,认为早期引入,全程注重,实习前强化是关键。
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各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电力企业改革的发展,资本结构对电力上市公司的影响变得
高投入、高能耗、低利用率的无线接入网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移动运营商必须找到低成本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无线业务。集中式,协作式,实时云式的绿色无线接入网(C-RAN)能有效减
配电网络短路计算程序是进行配电系统故障分析和变电站设计的重要工具。目前大多数电力部门使用的是适合于输电系统、无图形界面、且操作复杂的短路计算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