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国内外首次对我国东北长白山区特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平贝母组织培养的生物碱产量进行研究,对工业化生产可行性进行探讨,提供技术依据。 实验以平贝母无菌试管苗为材料,对平贝母鳞茎及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 将培养组织的生物碱含量与栽培鳞茎对比表明:平贝母组培再生鳞茎、愈伤组织和不定根中生物碱含量均高于栽培鳞茎,分别为0.0665%、0.1624%和0.0475%,组培不定芽含量低于栽培鳞茎约0.0150%。 对影响组培鳞茎生物碱产量的诸多因素以生物量增殖倍数、折干率、生物碱含量等几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60天时,—生物碱产量接近最大值,适合收获。液体培养基虽有利于平贝母鳞茎与子贝的分化,但对于贝母生物碱的生产要劣于固体培养基。从培养基成分看,LS培养基较MS、B5、N6培养基更有利于生物碱的生产。1.0mg.L-1BA+0.5mg.L-1NAA激素配比优于其它三种。5%的蔗糖较其他浓度更适合与生物碱的生产。用白砂糖替代蔗糖,不仅降低了成本,增殖倍数和生物碱含量均有所提高。病毒唑对鳞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以5mg.L-1病毒唑培养60天增殖较大。添加50mg.L(-1)的L-酪氨酸明显提高了增殖倍数,而对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用自来水替代蒸馏水降低了生物碱的产量。 对比七种激素配比对平贝母鳞茎切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以0.5mg.L-1NAA的效果较佳。1.0mg.L-1NAA+0.5mg.L-1KT对愈伤组织的生物量的增殖较有利。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总生物碱产量有所下降。 与自然条件下生长六年才能收获的鳞茎药材相比,利用组织培养方法使平贝母生长速率提高,同时操作较简单,开发应用前景较好。但要进行商业化生产仍需进行中试、成本核算以及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