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髓外病变(EMD)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往往提示预后不良。EMD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异质性,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并不明确,细胞遗传学异常是目前研究的热点。MYC是重要的原癌基因,基因重排常见于高度侵袭性肿瘤,近年来发现其异常与MM疾病进展相关,可被Muc1、 Pyk2等基因激活,但MYC在EMD和MM预后中的意义目前仍缺乏大宗报道。本研究主要目的:(1)研究MYC异常及蛋白表达水平与EM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MM中的预后意义。(2)比较EMD及孤立性浆细胞瘤(SP)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探讨浆细胞克隆演变在EMD发生中的作用。(3)利用骨髓瘤细胞系体外研究Pyk2和Muc1对MYC的影响,探究髓外病变中MYC激活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初诊的患者。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收集髓外病变(EMD)和非髓外病变(nonEMD)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研究骨髓悬液MYC异常;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研究骨髓病理标本中Myc、Muc1、Pyk2蛋白表达情况。选取EMD患者髓外浆细胞瘤病理标本,以同期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标本(SP)作为对照,FISH方法研究其MYC异常,1q21扩增、8p21缺失、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IGH重排,IHC方法研究Myc、Muc1、Pyk2蛋白表达情况。体外研究采用MM细胞系U266、RPMI8226及浆细胞白血病(PCL)细胞系NCI-H929,研究Myc抑制剂、Pyk2抑制剂和硼替佐米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性的影响。结果1.对65例nonEMD患者和42例EMD患者的初诊骨髓标本检测MYC重排及Myc、 Muc1和Pyk2蛋白表达情况。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存在显著差异(未达vs24月,p=0.021)。MYC重排在nonEMD组和EMD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33.3%(p=0.121),在非骨旁EMD中发生率(42.3%) (p=0.029), MYC重排和1q21扩增双阳性在nonEMD组和EMD组发生率分别为6.2%和23.8%(p=0.025)。MYC重排阳性者中位生存期为15.4月,MYC重排阴性者中位生存期未达(p<0.001)。单纯1q21扩增或8p21缺失并不显著降低患者生存,但MYC重排合并1q21扩增或8p21缺失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分别为11.0月(p=0.001)和11.0月(p=0.010)。多因素分析发现MYC重排阳性为MM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免疫组化结果:新诊断MM患者骨髓Myc高表达在nonEMD组和EMD组分别为15.7%和48.2%(p<0.001), Muc1高表达在nonEMD组和EMD组发生率分别为16.3%和35.2%(p=0.030)。在Muc1高表达组My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34.2%vs 20.8%, p=0.010), Pyk2高表达组My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9.6%vs18.0,p=0.011)。 Myc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并不完全吻合。2.对32例EMD及14例SP浆细胞瘤病理组织行FISH检测,EMD中MYC重排(46.7%vs14.3%,p=0.038)、1q21扩增(65.5%vs14.3%, p=0.002)、 8p21缺失(37.9%vs0%, p=0.008)、 RBI缺失(65.5%vs14.3%, p=0.001 )、 D13S319 (58.6%vs21.4%,p=0.022)、 P53缺失(37.9%vs0%,p=0.008))、 IGH重排(48.3%vs 7.1%,p=0.015)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P组。大部分EMD患者髓外组织与骨髓组织相比,浆细胞出现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Myc蛋白高表达率在EMD组高于SP组(43.3%vsl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103)。一例MYC阳性的SP组患者最终在两年内进展至活动性骨髓瘤。3.抑制Myc可降低MM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Pyk2可降低细胞Myc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侵袭能力。结论EMD患者预后不良,但结局有很大异质性。MYC重排在EMD患者中发生率高,是M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EMD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P,且髓外病变具有更多的细胞遗传学异常。Myc表达与细胞侵袭性相关,Muc1和Pyk2可能通过激活Myc造成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