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能老人作为一个问题特殊、迅速扩大和高度脆弱的群体,将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今天面对的失能老人,已经不仅仅是帮助他们解决温饱安居问题,而是在其获得基本生存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其更高层面的生活质量问题。当前,针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改善的问题研究,更多侧重宏观层面的理论视角,而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具体实务。本研究是以长春市南关区H养老机构的L失能老人为例,通过社会工作的学科视角,尝试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理论、技巧和方法,期望帮助养老机构内的失能老人解决生活质量问题,以实现养老机构内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改善和生活满意度有效提升的目标。本文主要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具体实务方法开展服务活动。在个案实务活动前期,社会工作者积极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全面评估和有效诊断影响服务对象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和问题,为具体实务介入做好准备。在个案实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调适不良情绪状态,改善家庭沟通模式和互动关系,构建外在社会支持力量,为服务对象生活质量的改善积极努力。在个案实务活动后期,社会工作者对整个个案服务过程进行服务目标实现程度评估和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主要是评估个案工作的效果和服务对象的改变。通过个案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服务对象在H养老机构内的生活质量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满意度逐步提高。基于上述个案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社会工作者对改善H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生活质量进行了深入地专业反思:一是需要为失能老人作出精准性评估;二是需要为失能老人制定全方位计划;三是要为失能老人链接多方面资源;四是需要为失能老人提供定期性跟进。此外,社会工作者对改善H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生活质量也提出了建设性地对策建议:一是要努力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二是要积极重视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个性化内在诉求;三是大力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对失能老人的关怀陪伴;四是有效推动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政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