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初中语文教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选编与教学研究 ——以人教社1978年版、1993年版、2001年版、2016年版为例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chouzh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其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课程一直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任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材是实施语文教育的凭借和载体,文选型教科书是其典型特征,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纳入教材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需要,也是教材编写者的责任。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成为语文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教材也经历了多次变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也在发生变化,这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对教材编写的影响。查阅文献可知,一线教师和学者们多倾向于从教学论层面研究“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问题,较少关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编变革。因此本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四个主要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篇目,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对革命传统以及“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初中语文教材中“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究概况,明确研究意义,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论文主体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价值取向,明确“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育价值。第二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版本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四个版本教材的选编情况,为后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选编情况做铺垫。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初中语文教材中“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选编情况,分别对选文篇目、特征以及编排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四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四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选文情况和编排情况给予评价与建议。第五部分,根据选文和编排特点,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和学习提出了可行性策略。结语部分总结本论文的成果并反思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但是人们习惯认为的“阅读”是语文、英语等语言性学科的行为,而数学就是计算和阅读关系不紧密.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和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数学的价值取向就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用的数学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亦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变成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数学阅读的背景和研究数学阅读的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集体与社会以及国家履行义务的一种自觉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前社会全球普遍提倡的素养之一,也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在人生的整个阶段中,高中阶段正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非常关键的时刻,在高中阶段建立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高中学生人格的完善、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建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浪潮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学习的,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一种疲倦感,从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氛围不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迷.因此,可以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将课堂的
数学信念是数学学习领域中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个体在面对数学时持有的观点.当前新课标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数学信念,研究表明,学生数学信念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信念隐藏于无形之中,常常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视.因此,研究学生的数学信念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首先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数
进入新时代以后,城市和乡镇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风格和学习方法上正在逐渐改变.因此本研究以延安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城乡中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的现状,并对其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影响因素和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进行比较研究.文中将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五类,分别为自然型、理智型、技巧型、幽默型以及情感型.具体研究数据如下:教学风格的现状方面,城市中学数学教师教学
基础课程改革以来,初中和高中作为两个独立的学段,教学衔接问题日益突出.高一数学既是初中数学的延续,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高中数学课程在高考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原本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会出现上课跟不上,习题不会做等问题,数学成绩直线下滑,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高一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面对陌生的班级、教师,一时难以
许多学生到了高三阶段,都会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此状况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致使高考成绩不理想,影响国家教育效益和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三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并得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上的问题,更好地提升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同时弥补高三学生数学学习领域相关研究的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对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线教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在实际学习中真正将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贯穿于课堂学习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函数单调性为例给
数学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与不同学科相互融合,一起向前发展.所以数学学科在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中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普遍,这就对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进一步探究中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升策略也是了解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总结归
启发式教学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循循诱导与学生的思维扩展相结合,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内容,还要为学生开阔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应用,高中是学生建立数与形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也是训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期,所以本文以启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