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的比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很多教材应运而生,使用得比较广泛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科书和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科书。两种风格不同的教材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材真正进入使用阶段,困惑、不解随之涌现,专家、学者、老师都开始对两种教材进行分析、思考,发表了诸多见解。读着这些评价,结合笔者2005年一轮人教版和2008年一轮苏教版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两种教材虽然指导思想一样,但是取得的实际效果却不一样。  本文从文本层面指出了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中的四个不同:教材的结构呈现方式不同;学习内容的整合方式不一样;古诗文诵读方式不一样;名著阅读的推荐方式不一样。接着从使用层面对这些不同进行了逐一的分析,指出带来的使用效果的不同,判断哪一种方式更适合学生,更适合教学,更适合教育。两种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面临着共同处境:教材是大语文,现实是小语文;和高中教材知识点上的脱节。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参与的群体,考虑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考虑给师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目前,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整已成为教育领域内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城镇化率的攀升,农村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农村学校规模小且分散的状况,城镇学校
学位
自发特质联结是指个体在没有特定目的和意识的情况下,将他人行为隐含的特质与该行为者建立联结的过程。例如,当个体阅读行为句子“李超一个箭步冲过去将盗贼按倒在地”时,个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以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经过不断的发变革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教研的主流。校本教研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作为
随着学习化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全世界对社区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城市与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研究相继涌现,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乡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