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普遍存在的几类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及毒性,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OCPs, PCBs等大部分污染物虽已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在国内外禁止生产,但研究表明,这几类污染物仍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动植物体及人体内。了解OCPs. PCBs和PAHs在环境中的存在及污染水平,解析其环境来源并评估目标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能够有效预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趋势,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集了黄河三角洲现代河道(modern course, Mc)、中间区域(middle area, Ma)和黄河故道(old course, Oc)三个采样区域内的22个湿地土壤样品。通过超声萃取,利用气相色谱GC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三个采样区域内的有机氯化合物(OCPs、PCBs)和多环芳烃(PAHs)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基于各类物质的基本理化性质和使用历史,分析其在不同采样区域的分布特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来源解析,判断污染物质的来源。最后对目标物质风险评估,判断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环境生态风险。野外采样分析表明,19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全部样品中均有检出,以七氯、氯丹、HCHs、DDTs为主。HCHs的分布表现为现代河道(Mc)>黄河故道(Oc)>中间区域(Ma),而DDTs的分布趋势为Oc>Mc>Ma,七氯和γ-氯丹含量均为Mc>Ma>Oc。EPCBs的平均浓度水平为Mc>Ma>Oc。EPAHs化合物的平均浓度水平为Oc>Mc>Ma,同时,每种PAHs组分也存在同样的分布规律。与国内外多个国家或地区土壤中的OCP, PCBs和PAHs污染水平相比,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的OCPs的污染水平属于中等,而PCBs的污染程度略高于国内外部分城市或地区,PAHs的污染程度则相对较轻。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的HCHs可能主要源于农药残留和大气的长距离传输,对该区域的野生生物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也对渤海中OCPs的输入存在贡献。氯丹和七氯的来源和环境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木柴和油类燃烧。从总体上看,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PAHs的生态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但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茚并[1,2,3-cd]芘(Ind)、苯并[g,h,i]苝(BghiP)4种PAHs都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