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往往由于目的性强、人均占有量低且设计简单等原因导致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要想整体提高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效率,首先需要对当前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可达性理论是了解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情况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达性的量化方法很多,且有各自的优点与缺陷。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区概况,本文采用潜能模型可达性量化方法能够较准确的表示出各个区域的可达性现状,客观的反映出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情况。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利用可达性理论,结合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道路交通网络以及居民密集居住点这三方面,首先通过潜能模型表达式计算出可达性度量值,再用克里金插值法将可达性度量值可视化,看出2014年可达性空间分布较2005年有了改进,高值区域分散,不像2005年集中在钟楼区、天宁区、武进区三区交界的几个区域,但可达性高值区域并没因为近10年的规划而变大,仍处在钟楼、天宁、戚墅堰、武进四区交界范围。针对2005年与2014年现状不足之处提出规划建议,在体育设施缺乏的戚墅堰区规划建设9处体育设施,可将可达性高值区域进一步分散开来,并将他们的范围大幅度向外扩散,延伸至戚墅堰区东部,使常州市主要建成区可达性趋于一致。在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上,引用覆盖百分比来表示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效率。将2005年与2014年以及规划建议三者的0-10分钟服务区覆盖百分比进行比较,发现常州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逐渐扩大:2005年、2014年与规划建议10分钟覆盖百分比分别为18.2%、20%、26.3%,规划建议在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中较2005年与2014年有较大改善,体现了规划建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将GIS与可达性理论结合并运用潜能模型对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有较好的优越性。该研究方法对规划部门在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