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尼尔《奇异的插曲》与《悲悼》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奥尼尔创作中期的《奇异的插曲》和《悲悼》为例,试图探讨和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主体部分分成三章.第一章讨论了剧中所反映的清教思想对女性精神上的压抑和摧残.奥尼尔曾经指出,他对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戏剧不感兴趣,而热衷于探讨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奇异的插曲》与《悲悼》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奥尼尔对信仰问题所作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清教教义提出的尖锐质疑.第二章分析了奥尼尔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对女性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行的细致入微的揭示.尽管剧作家本人否认所受的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的影响,但在这两部剧作中他对其理论的运用是十分明显的.第三章从女性追求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角度,探讨了奥尼尔对女性需求的理解和同情,以及他对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思索.论文结论中指出:奥尼尔没有先进的妇女观,他笔下的女性也并非女权主义者形象.他虽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局限和要求,仍从男性角度评价女性和安排她们的命运,但他对自己作品中的悲剧女主人公们充满同意和理解,支持她们为争取和维护应有权利所做的不屈抗争,而两部剧中的悲剧性结局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奥尼尔的悲观主义思想.奥尼尔由于自身经历的影响,强调了母性的重要性,即要求女性能在男性痛苦软弱时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安慰和鼓励.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两性关系的看法:女性应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但不能凌驾于男性之上.在这两部剧中,奥尼尔笔下的女性角色性格丰满,有血有肉.她们有鲜明的个性,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因此可以说,奥尼尔对女性的塑造是成功、真实可信的.该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两部剧作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对她们复杂的个性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从和谐平衡的两性关系角度探讨了奥尼尔对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其他文献
负责的、有效的文学翻译批评应该是客观的、辨证的和动态的。要达到这种目的就离不开读者的参与。现在对于翻译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的论述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涉及到读者反应的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亨利·詹姆斯著名的“国际主题”以及他如何在小说《淑女画像》中使用意象模式来体现该主题。全文共分五章。 首先,文章对作者亨利·詹姆斯进行了简要介
该文运用"体裁分析"理论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这一语篇类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独立体裁的地位早已得到公认,但由于其"既不属于论证、分析,又不同于
威廉·福克纳是世人公认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发表于1929年,是福克纳的第四部作品,该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创作天才.该作品中,福克纳在描绘曾一度辉
探讨制约顶管工程发展的技术难题、导致地面沉降的原因以及控制沉降的方法.以上海地铁某顶管工程为案例,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实践,研究大断面矩形顶管的沉降控制技术.该顶管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它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基本认知
以内心世界为中心,贝娄试图从主人公的理想和他所面对的现实的冲突中找到自我适应的方法.由于写作技巧不断积累发展,《赫尔佐格》被认为是贝娄的一部杰作.由于小说的结构和形
约翰·福尔斯具有半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丹尼尔·马丁》自出版以来饱受争议。这部小说篇幅冗长,内容庞杂,时空错乱,主人公穿梭往来于欧、亚、非三大洲,总是置身于不同文化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