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长期以来,牡丹的品种改良和育种工作一直是牡丹科研和生产的主要内容。牡丹的染色体倍数较低且数目较少,是进行多倍体育种的好材料,对其进行多倍体育种是改进其观赏品质、提高其经济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论文采用秋水仙素作为主要诱变剂、二甲基亚砜作为渗透剂,通过浸种法、包裹法、吸收法以及胚培养诱变等方法,首次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乌龙捧盛’(Paeonia suffruticosa’Wu Long Peng Sheng’)和实生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hybrids)等三个牡丹品种的种子、混合芽和胚等材料进行了诱导处理,以期望找到适合的诱导产生多倍体的方法,为牡丹的多倍体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浸种法对’凤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二者的种子在2006年分别萌发60株和37株。对幼苗叶片进行形态学观测并利用Duncan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的叶片在叶长和叶宽两个方面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凤丹’的叶宽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形成了3个级别,但是与对照间都没有形成显著性差异。对萌发的97株幼苗进行细胞学鉴定,镜检过程中没有发现加倍现象。2007年5月观察,’凤丹’新萌发86株,紫斑牡丹新萌发124株,幼苗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尚未进行形态测量和细胞学鉴定。2.利用包裹法和吸收法对’乌龙捧盛’、’凤丹’和紫斑牡丹的离体芽进行诱变处理,包裹法共得到成活嫁接苗83株,萌发初期取幼叶制作压片并进行细胞学鉴定,未发现多倍体产生;吸收法共得到成活嫁接苗54株,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也没有发现多倍体产生。对成活芽的生长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整个过程没有开花植株,也没有其他形态变异现象的发生。3.利用包裹法对’凤丹’混合芽进行诱变处理,经过诱变处理的混合芽表现出正常、萎蔫和死亡三种生长状态,两组重复成活的芽子分别为121株和126株。诱变效果最佳的处理组合是:秋水仙素浓度为0.2%、二甲基亚砜浓度为1%、处理时间为3天的处理组合,诱变率达到30%以上;其次为秋水仙素浓度为0.5%、二甲基亚砜浓度为1%、处理时间为1天的处理组合,诱变率达到25%以上。形态学观察中,除叶片有明显变化外,其他部分未见异常。对变异叶片进行形态学观测并利用Duncan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叶片相比,变异叶片宽度明显加大,而叶长则有略微变短的趋势。4.利用培养基浸入法和包裹法对’凤丹’种胚进行诱变处理。培养基浸入法的实验过程中,经过培养诱变处理的胚都先后出现褐变现象,继而死亡;包裹法的实验结果经过细胞学鉴定证实:重复一产生变异苗29株,重复二产生变异苗32株。在所有诱变处理范围内最佳的处理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0.5%、二甲基亚砜浓度为1%、处理时间为3天的处理组合,诱变率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