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写作是基于本人在商务外交研究领域持续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因此可以说,是对本人前期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检验。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外交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外交的研究,至于超越传统的政治外交理论框架,把外交研究扩展到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则是凤毛麟角。本论文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商务外交的理论研究和政治经济互动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有益尝试。本论文采用了理论抽象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由于研究主题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因此,论文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了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的有关方法。论文首先对商务外交理论的发展和延续进行了历史性考察,研究了三个层次的问题:商务外交的内涵、商务外交的角色定位(商务外交圈)和商务外交的研究范畴。论文从理论上清楚界定了商务外交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主张,从内涵上,商务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贸易和投资等商务合作的制衡效应来实现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目标的活动的总称;从外延上,商务外交既包括国际上国家间以政府为主体的商务外交活动,也包括国内政府、立法者与利益集团和企业间在与贸易和投资等有关的政策形成中由多重博弈和合作而产生的商务外交在国内的延伸。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商务外交圈这一新概念,以此定位了商务外交的主要角色,认为,政府是商务外交的主体,与贸易政策有关的企业和利益集团是商务外交的重要角色或称杠杆角色。论文从理论上比较了商务外交、经济外交与贸易外交的研究范畴,指出了三者历史性的内在联系,并主张商务外交最能够恰当地描述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商务利益与外交途径的交融。商务外交的政治性和经济性及其互动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回顾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政治与经济互动的理论的基础之上,论文研究了商务外交的政治性和经济性问题,主张,商务外交的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产生了巨大的不同,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外交关系发展的基础。如果一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则其外交策略表现为政治与经济的“强—强”组合;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实力相对弱小时,其外交策略表现为政治与经济的“弱—弱”组合。论文分析认为,商务外交的政治性和经济性不仅相互交融,而且相互影响。论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选取解释商务外交经济性和政治性的若干变量,将政治性和经济性纳入同一框架下,检验中美和中日商务外交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共同的安全利益是商务外交关系稳定的充分条件。只要存在共同的安全利益,商务利益关系总的表现是合作而不是对抗。若两国存在安全利益冲突,商务外交关系的稳定取决于经济利益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特别是两国经济和贸易的依存度。本论文从双层博弈的视角研究了政府与产业界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问题,主张,政府的商务外交过程是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上双层博弈的过程。在第一层次的博弈中,政府面临的谈判对手是外国政府和外国利益集团;在第二层次的博弈中,政府面临的谈判对手主要是本国立法者和本国利益集团。分析表明,第二层次的博弈对第一层次的博弈产生制约作用。论文确定了政府商务外交的目标函数,审视了利益集团的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并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在美国商务外交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国会、政府、利益集团和企业间的规制俘获实现路径。论文还着重研究了商务外交的“私营化”趋势,分析了商务外交私营化的政策含义,认为,商务外交的私营化是欧美寻求贸易保护的一种新的商务外交策略,标志着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界寻求增加国际市场份额的战略已经从传统的以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为目标的防御阶段,转变到了以商务外交为实现路径的主动进攻阶段。本着服务于中国商务外交策略的指导思想,论文研究了商务外交对中国的政策含义。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商务外交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认为,国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和平发展是主题但不稳定因素仍很多;区域贸易自由化空前发展;贸易政治更加盛行。国内政治、经济和贸易环境变化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提高彰显大国地位;中国的外交策略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正在从传统的政治外交转向商务外交;中国加速推进区域合作;与欧美外交突出平等互利共赢原则。论文研究了商务外交的五个具体目标:安全利益目标、商务利益目标、经济利益目标、政治利益目标和社会利益目标,提出了中国实行经济与政治互动的商务外交策略,指出了中国商务外交策略应当遵循的原则,并创新性地研究了商务外交的制度安排问题。论文前瞻性地研究分析了中国商务外交面临的三大新议题,即环境问题、劳工标准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主张将上述议题纳入21世纪的中国商务外交策略通盘考虑。追求理论探索和学术创新是本论文写作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论文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审视了全球化对传统外交的历史性挑战,初步构建了商务外交的理论体系,打破了历史上将外交视为单一的政治外交的局限性,从国家利益实现的高度,将商务外交作为政治与经济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上的交融与互动去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第一,论文清楚地界定了商务外交的内涵和外延,将商务外交置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商务外交圈的新概念,从而将商务外交问题的分析框架搭建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的政治经济互动基础之上。论文认为,政府是商务外交的主体,利益集团和企业在国际化中的商务外交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三者共同构成商务外交圈。论文比较了商务外交与经济外交和贸易外交的内涵,认为,商务外交最能够恰当地描述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商务利益与外交途径的交融。在分析政府的商务外交利益目标时,论文认为,政府作为“经济人”有其自身的利益目标,但是在外交政策上却又表现出政府自身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一致。这些研究不仅确立了商务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第二,论文开创性地对中美商务外交关系中的政治和经济互动制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分析发现,共同的安全利益是商务外交关系稳定的充分条件。只要存在共同的安全利益,商务利益关系总的表现是合作而不是对抗。若两国存在安全利益冲突,商务外交关系的稳定取决于经济利益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特别是两国经济和贸易的依存度。如果贸易依存度高,贸易的收益较高,则贸易对双边关系产生正面效应。如果在安全利益冲突的同时仍然存在政治上认可的“共同的商务利益”,那么,商务利益就对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发挥正效应,如,积极促进双边贸易的扩大。相反,如果没有政治上的认可,商务利益就会被升级为“市场竞争威胁”。这一分析结果纠正了现有的单纯用对政治关系的检验反映中美外交关系的片面性和缺陷,更为全面地将对中美关系的研究上升到对政治和经济互动关系全面检验的新高度。第三,论文提出并界定了中国商务外交的五大利益目标,从安全、商务、经济、政治和社会五个角度分析了商务外交策略的政策含义,主张,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中的影响力和讨价还价的能力(Bargaining Power)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商务外交策略应当关注在与世界政治经济的互动中寻求实现国家利益,依据冲突与合作关系制定适宜的商务外交策略,并突出区域商务外交策略在政治经济互动中的作用。第四,论文创新性地研究了商务外交的制度安排问题。认为,在有效的商务外交机制建立中,制度始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国内机制安排上,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商务外交互动机制建设至关重要。在立法和制度安排上,论文指出,以立法、技术标准、国际法律法规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制度性国家利益正在全球迅速扩大,中国的立法和制度安排正在受到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论文研究了制度性贸易保护和歧视性贸易政策问题,认为,发达国家的制度性贸易保护正在“合法地”为发展中国家商务利益的实现设置更为隐蔽的壁垒,并进而得出结论,制度成为发达国家保护国家利益最有力的天然屏障,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商务外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关于商务外交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商务外交的理论框架,论证了商务外交中的政治与经济互动的基本规律,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其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商务外交的实证研究,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制定21世纪商务外交策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