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制度是一国经济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本文研究的收入分配,指的是国民收入的部门分配,即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与居民间的分配。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的一般流程是:通过初次分配形成各部门的收入,再由部门间的转移支付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我国现今的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的变化会影响另一方的变化,我国目前的需求结构对外依赖程度过高,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另一方面,如果需求结构持续保持目前的状态,当外需逐步下降导致国内企业生产低迷时,居民就业困难,获取收入的途径无法改善。所以说,如果需求结构能够获得有效改善,将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的。由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历年下降,并且伴随储蓄率的不断升高,导致总的居民消费率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企业倾斜,故而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对改善我国内需不足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格局时,其通常操作方法是直接运用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控。实证研究表明,虽然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调节效果比较直接,但因其支出的渠道和目标限制,实际效果有限。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越来越重视有关运用货币政策效应影响收入分配的研究。货币政策在改善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问题上的作用效应逐步被重视。本文从我国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的相互作用、我国货币政策的四种结构效应、货币政策对需求结构及收入分配的影响三个层次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利用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促进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格局改善的机制。利用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对差异化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以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行了探索。全文一共有七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理论基础。首先,明确了本文中的货币政策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中的货币政策在我国的作用接近于金融政策。同时指出了货币政策操作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结构性不对称效应。其次,对凯恩斯理论及其演进过程中的几种变体进行解析,基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引入我国的需求结构调整、从“消费投资理论”引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出货币政策(其定义在新凯恩斯主义中被拓展为金融政策)对需求结构乃至收入分配的调整的经济学依据。与第二章中的关于国外最新针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以及第三章中“普惠金融”的理论一同为第四章提供理论基础,因此第四章中将提出的货币政策效应对地区、产业、消费及就业的影响,进而促进国民收入部门分配与需求结构的改善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章是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货币政策的文献综述。在本文中,将国外学者对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效应简要归纳为四大效应:财富变动效应,即货币政策对不同资产组合价值变动的影响;金融市场效应,即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效率以及信贷投放的影响;资本形成效应,即货币政策对储蓄率与资本形成进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还即货币政策对不同人群就业状况从而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针对国内,对国内有关“普惠金融”、“金融扶贫”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也将引入“普惠金融”的思想作为铺垫,提出近年关于扶贫及改善收入的研究重心转向了如何使金融政策能辅助市场的良好发展及维持良好的金融环境等,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第三章对我国关于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二者关系的文献进行了述评。现有研究主要观点有二:一种是认为收入分配格局会影响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居民的消费选择,从而导致需求结构失衡;我国的转型期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使得收入分配格局向企业倾斜,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内需不足的现状造成了需求结构的失衡。并且,靠投资利润收入的阶层与靠工资收入的阶层,其储蓄倾向必然不同,造成他们的消费需求差异不同,加上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这种传导机制也会加剧需求结构失衡;另一种是认为需求结构失衡造成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需求结构失衡,加剧了我国行业发展不平等,又反过来推动了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平等问题。可以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需求结构失衡二者存在相互影响。第四章,是全文的理论框架核心,即货币政策效应影响需求结构及收入分配的机制、经济背景、作用渠道等的讨论。首先,选取了近十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加工,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与我国的需求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解释,实证了我国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二者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论述。过高的储蓄率汇集了资金流,在资本市场上涌向了投资,集中到了金融和非金融企业部门,造成了我国需求结构向投资倾斜。这种过高的投资导致了资.本运营的低效率,并且也使得企业过剩的产能无法被吸收,使得居民部门的投资(一般是股票投入等)受到风险的威胁。我国现存收入分配格局的特征是收入向企业部门倾斜,居民部门收入连年减少。这种收入分配的倾斜助推了我国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偏向于投资过多以及依赖外需消耗过剩的产能,消费投资结构不能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不仅与我国转型期以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密切关系,还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居民部门获得劳动收入以外收入的途径过少等有关。本章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及货币财政政策配合出发,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及需求结构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补充、完善了统计数据的解释结果。基于我国政策实践的特点及国外研究的观点,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并且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我国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的机制进行了论述。本文提出,利用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地区效应、消费效应与就业效应,使得需求结构调整后,可以增加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从而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让收入分配不再集中在企业部门,而逐步向居民部门转移。结构效应还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来源渠道,从而降低居民储蓄率并促使居民部门的收入、消费不断增长,国内实体经济需求增加后,配之以传统货币政策压低投资需求,促进国内投资消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这是通过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效应推动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格局的相互促进,不断改善二者之间的失衡状态,最终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这些结构效应需要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密切配合。产业政策、再分配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可以一方面提高我国居民收入、进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另一方面扶持第三产业与金融市场发展,进一步促进居民收入渠道增加。消费增加、需求结构改善后,同时也能改善调节居民、企业间的收入分配,循序渐进,能不断推动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间的相互促进和改善。第五章是实证部分。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基于微观跨期决策最优化原则的欧拉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证实本文提出的货币政策几种结构效应的影响在我国的存在,并且根据回归结果解释了变动方向及造成影响的原因。第六章根据实证结果指出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措施,在强调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地区效应、消费效应及就业效应之余,还要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的配合,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及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但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就业技能相对欠缺,导致收入水平低;另一方面也由于农村居民享有的住房补贴、医疗保障少,为住房及养老等预防性储蓄倾向过大,使得其消费倾向更低。如果要扩大我国居民部门消费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再分配政策需要对居民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社会保障进行补充,解决居民子女及养老的后顾之忧,我国居民部门的总体消费倾向才有可能提高。还有与产业政策的配合,形成合理的社会资金流动与货币流通,不仅可以使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地区效应和就业效应起到更大的作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来源渠道,调节居民、企业间的收入分配,逐步使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得到改善,并且可减少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困难和社会成本。第七章是全文的总结与展望。未来可在我国实施地区间、产业间的差异化的准备金政策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并逐步健全我国银行业务结构及市场的作用。这将有利于调节地区间的经济,有利于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且也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进一步的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地区效应、消费效应及就业效应,促进我国的需结构与收入分配的相互调节。本文创新之处:第一,研究背景的创新。(1)在以往研究中,一部分观点认为是需求结构的失衡导致了收入分配的问题,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收入分配失调造成了需求结构的失衡。本文结合我国政策实践下经济结构变迁的路径,对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补充。(2)一般而言,对收入分配及需求结构的研究都是基于财政政策,较少的关注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格局及需求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对凯恩斯理论的“需求管理”及“储蓄投资理论”进行了新解与深入,为本文提出的货币政策效应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在明确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范畴后,梳理总结了国外关于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较早的归纳出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四种效应、以及结合国内关于“普惠金融”的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已有的货币政策结构调控的观点,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分别探讨,提出了针对我国实际的产业效应、地区效应、消费效应及就业效应,并且提出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影响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的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考虑货币政策效应的同时,也要强调了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二,研究思路的创新。(1)本文在研究我国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的现状时,在理论论述之余,利用了能反应我国需求结构失衡及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的指标,将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直观的反应了我国收入分配及需求结构现存的问题及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不利之处,并结合我国转型期以来的经济特点进行了解释。(2)在实证检验部分,对收入生命周期理论的跨期消费模型进行了改进,使之更能反应本文提出的理论,采用的动态面板数据则是对几个不同的面板数据进行限制性的假设,并且通过对假设进行检验来选出最适合的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克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比传统的面板数据方法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