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中小学教育课程的核心基础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数学课程也一直被认为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甚至导致学生厌学的课程之一。一些研究发现,初中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其中就包括对数学学习的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畏难与厌恶。如何有效地缓解或者消除这种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有力推进,“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说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如何?数学课程在学生眼里是否仍然是最困难、最不喜欢学习甚至比较厌恶的课程?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研究对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初级中学的学生学习数学情况做了实地调查,以期通过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厌学现状的分析来检视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并就如何改进和优化数学教育实践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设计的数学厌学现状调查问卷,对山西省临汾市11所初级中学的1498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学生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数学学习行为习惯以及对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师的看法等。并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对导致学生数学厌学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探析,提出了解决数学厌学问题的具体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数学仍然是初中生最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之一,数学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教师存在着消极的认知与体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厌学数学的情绪越重;男生厌学程度要高于女生。2.学生数学厌学情况与家庭因素有关。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生厌学数学程度越低;父母都在身边的孩子厌学数学程度最低,而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孩子厌学数学程度就偏高;家人对孩子的学习越重视,孩子的厌学数学程度越低;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厌学数学程度最轻,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厌学数学程度最严重。3.学生厌学数学情况也与学生对自身学业水平、学习满意程度相关。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数学厌学程度就越低;学生对学习和生活越满意,数学厌学程度就越低。4.数学学科自身特点以及初中生年龄发展阶段特征是导致学生厌学数学的客观不可变因素,只能主动去适应;而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与态度等因素则是造成学生厌学数学的可干预因素,也是解决数学厌学问题的切入点和具体抓手。5.在数学教学层面,缓解或改善数学厌学的具体建议有:第一,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学生观与教学观;第二,加强数学课程研究,实现数学课程的校本化、生活化;第三,革新数学教学模式,创设因材施教的数学教学环境;第四,设立数学学习合理期望,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