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凤凰的“她史”:沃克小说中的性别构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doitt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对黑人女性“性”的探讨都会涉及到一些极为复杂且具争议的问题,故而极具挑战性。此类研究将一段沉寂的艺术、文学、文化话语和学术领域的世界历史挖掘出来,呈现于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种族、性别和阶级协同作用的机制极大地影响了黑人女性的“性”,塑造了其被压迫、抑制、物化及商品化的模式。因此,黑人女性的“性”成为了复杂的权力系统网络的牺牲品,相较于那些仅在身份构建方面被边缘化的其他族群而言,她们的情况有所不同,也更加恶劣。在探究该主题的同时,我们有义务为文学研究中一种压抑已久却与日俱增的关注发声。为了将这个具有目的性且倾向于利用和控制女性“性”的权力系统中的政治色彩去除,必须诉诸于话语,传播对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话语去中心化的思想,并挑战整个知识的二元系统。通过聚焦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和阶级方面的三重险境来复苏非裔美国文学,这一意识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一些美国黑人女作家担负起了构建黑人女性文学研究新焦点的使命,不断探索压抑在黑人女性集体心理中的创伤经历。虽然在文学中宣泄伤痛的做法唤起了女性对身体和自我的关注,是呼吁反抗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攻击的好方法,但仍需一种自我认同、自我赋权的精神和集体能动性来彻底改变引起创伤的处境。正是爱丽丝·沃克(1944—)这位获得了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的非裔美籍作家挺身而出,通过许多极具创造性、批判性的作品填补了这项空白。她做出诸多设想,不断思考作为最易受异性恋/父权系统压迫对象的黑人女性的身体,其历史定位如何能够成为医治创伤的必备良药。尽管沃克在1970年才作为小说家首次亮相,并因其对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无情批判而立刻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但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尤其是她最具有革命性的作品《紫颜色》(1982)出版之后,她才真正下决心一往无前地在小说中通过书写黑人女性的身体来反抗其所遭受的虐待。她的小说发掘了被湮没的黑人女性的性历史,对抵抗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支配的霸权意识和话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沃克不断阐释自己对“性”的构想,几十年来不断进行设想和修正,但大部分批评家似乎都对此视而不见抑或刻意忽略。有些杰出的批评家看出了沃克小说中的较为明显的女同性恋主题,尽管他们也探讨了她书写的各种性实践,但得出的结论却似乎并不与之相符。批评家们对于沃克最常见的指责便是她在表现女同性恋时政治性不足。本文认为产生该指责的原因主要是批评家们倾向于选择并探讨某一特殊主题,例如女同性恋,或某部特定的作品,比如《紫颜色》,而非对沃克众多作品中十分明显的关于性关系的不同表述进行完整的研究。同时,这些批评家们还就沃克故事中自我发现的主题比女同性恋主题更为突出这一点进行了批判。他们将女性的自我之旅与探索身体的过程割裂开来,拒绝研究自我成就和女同性恋爱情的故事是如何相互结合将女同性恋主题丰盈起来的。鉴于上述现有批评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索沃克涉及黑人女性“性”的小说,对其进行更加丰富、完整的系统性研究。因此,在沃克的七部小说中,本研究将着眼于《紫颜色》、《我亲人的殿堂》、《拥有快乐的秘密》、《父亲的微笑之光》和《现在是你敞开心扉之际》这几部对领会沃克的性哲学有极大帮助的作品。研究表明沃克远远超脱于反性别政治的激进主义。她似乎并不支持异性恋正统主义或同性恋正统主义,而是坚信不压制性别多样性的性自主。她提出一种性概念,即爱依赖于相互之间的爱慕和尊重,需要自由表达。这一概念最终指向积极乐观的生活,极具变革意义,富有精神内涵。因此,本文显然属于性研究的范畴,并涉及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性别理论。为全面研究沃克对性的看法,不仅要聚焦于女性所遭受的性压迫,还要关注她们为不再受虐而最终做出的反抗。作为必要手段,本研究在内容方面呈现出“U型”结构。除引言和结语外,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前两章以交错性理论和异性恋主义两种视角探讨了黑人女性面临的压迫。然后,文章论及女性身上发生的变革性转折,即萌生出一种批判意识,认识到了女性身体里蕴含的性力量。最后两章则探究了这种认识带来的变化。首先,本文探索了父权社会对沃克小说中艺术表现下黑人女性所受性压迫的长期沉默。父权制通过宣传针对不同性别的“标准”和意识形态,创造了男性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使女性认为她们的身体是男性的财产。沃克小说中所有的无名母亲在面对来自男性的性侵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除霸权控制外,父权制还通过无视女性话语权及宣扬禁忌观念的方式来迫使她们沉默。在小说《紫颜色》中,西莉被禁止向他人诉说自己遭受的性骚扰。而在《拥有快乐的秘密》中,塔希找不到人倾吐妇女身体受到的摧残。由于缺乏教育,女性既不能够推翻主权话语,也不能够建构自己的话语,实现自我发声。日常生活中和主流学术界的长期沉默强化了女性所受的压迫。沃克用有力的论证,证明黑人女性受到的压迫并不是由某一特定权力系统导致的。莉希、泽德和《我亲人的殿堂》中其他被奴役的女性所承受的性暴力不仅仅说明了社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普遍性,强行将她们的亲生骨肉贩卖为奴的行径也暗示了一种资本主义的极端形式。此外,强奸的暴行和后果导致西方话语在构建种族刻板印象时将黑人女性描述为淫乱放荡。因此,沃克阐释了黑人女性的身体怎样形成了一种历史定位,在这种定位之中,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歧视相互协同实施压迫,相互助长气焰。除此之外,本研究还探讨了沃克小说中的异性恋主义,它以一种强制性控制系统的形态显现出来。在推行“正常”标准的同时,男权制否定了在异性恋惯例之外的所有性取向。因此,沃克小说中同性恋和双性恋取向的女性最初会经历自我歧视的阶段。首先,宝琳不能理解为什么她对男性缺乏性欲。其次,莎格和西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察觉自己对同性的欲望,因而延迟了对自我性身份的定位。本论文通过两种相互联系的维度来研究异性恋。象征维度或意识形态维度构建的“规范”和思想观念规定,任何持不同于异性恋取向的女人都是“不正常的”,而社会结构维度又通过社会和法律机构实施这些“规范”,使得“不正常的”人更易成为性压迫的受害者。由于这些针对性别的标准,在沃克不同小说中追求精神自由的莎格、宝琳、苏珊娜、凯特、莉莉卡和格罗瑞娅都受到羞辱和虐待,而那些顺从的母亲则被赞美为“有特殊魅力的女人”。因此,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异性恋主义在控制女性的“性”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本研究认为,主张异性恋的父权主义“思维模式”系统地植根于文化和集体意识之中,控制着女性的“性”。接下来,本文抓住了沃克笔下女性顿悟的瞬间,她们在长期的抑制、压迫和奴役后萌发了一种批判意识。沃克展现了遭受性暴力的女性如何利用她们被强暴和被压迫的处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分享共同经历和相互帮助,沃克笔下的女性发现了自己身体内的能量,她们珍视它,并重新对其宣示主权。正是在莎格帮助西莉恢复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之后,西莉才意识到身体有自愈伤口的魔力。对于西莉来说,学会欣赏自己的身体,通过接受自己的同性欲望而摆脱强加给她的异性恋取向,这一刻至关重要。沃克笔下的女性拒绝践行性别歧视原则,树立了两性间平等、互爱和尊重的价值观念。她们掌握了性主权,使性本能在同性恋、双性恋、自我性欲、泛性恋以及独身主义中得到了自由的表达。通过情感层面和性层面爱的表达,沃克笔下的女性驳斥了“异性恋是唯一本能性取向”的说法,但这并不是说沃克本人赞扬女性同性恋,反对异性恋正统主义。虽然西莉、莎格和宝琳欣然接受了同性之爱,但范妮和凯特也在异性之爱中找到了归宿。沃克似乎认为通过颠倒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权力关系来改变“异性恋/同性恋”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可能会导致社会重构,因而并不能根除压迫关系。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消解“规范性”这一概念并认可所有类别的性身份。本文还探讨了女性对身体的认同如何转化成为她们的所有权意识,促使她们将曾经分离的身体和自我统一起来。当西莉发现自己身体里蕴藏的性的力量之后,她宣布自己的身体归自己所有。她释放自己体内的欲望,成为了真正的自己。几乎沃克所有的女性角色都经历了这一自我认同的成长阶段。这种经历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唤醒了她们的自主意识。西莉和苏珊娜开始重写她们的故事,而宝琳、马格达莱纳、塔希和凯特等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领悟。沃克笔下的女性站在她们自己的视角重新进行自我评估,回应自己的选择并保留一片能用以谈论个人经验和成就的空间,打破了种族、性别主义者强加给她们的形象,并主张身份的构建既是表演性的,也是话语性的。这些女性通过重新构建她们自己的性和性别身份,挑战了父权制度下的异性恋、婚姻和家庭等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规范”。她们像神鸟凤凰一般,在对自我的重构中涅槃重生。最后,本文对沃克小说中女性“性”的精神层面进行了探索。这些女性通过不断完善心中深沉的爱,从文化病态和生存绝境中站立起来。莎格通过揭示每个人身体中上帝的存在,引入了一个精神模式,该模式融合了相互矛盾的“物质”(身体)与“精神”(灵魂)以及肉体的(性的)和形而上学的(精神的)概念。范妮与阿维达做爱时,范妮惊喜地发现自己与“三位一体”融合了,圆满的爱对她来说仿意味着她与上帝的结合。上帝存在于“自我”之中这个发现消除了女性曾持有的世俗偏见。它使西莉原谅了她的丈夫,也教会宝琳怎样去爱白人女性吉娜。于是,这些女性以一种不分种族和性别的方式去爱,展示了爱的自由涌流如何跨越文化将人们融合在一起。她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将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包含在内的更为广阔的生命观。奎因·安妮在所见的一切中发现生命力和神圣性,从对它们的爱中汲取极度的喜悦,不仅例证了肉体愉悦到精神愉悦的转变,还暗示在一个统一的宇宙中,所有生物都共同拥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灵魂,或者说“宇宙之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上帝。因此,沃克对爱的构想可以概括为一种神秘的交流,它使身体和自我以及自我与“宇宙之灵”融为一体。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一个论断,即沃克构想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具有前瞻性的性哲学,它积极向上,富有变革意义。为了重新燃起那些偏执的黑人女性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沃克让她们认识到了“她史”的存在,推翻了种族歧视和性别主义版本的历史,并教导她们如何回归充满人性和尊严的生活。黑人女性的“性”中充盈的积极力量和万物和谐共生的超然思想引领女性活出丰富圆满的人生。总而言之,女性的身体体验和自我认同,对自己生命轨迹的重新把握和对爱之神圣性的感知,均展现了沃克的性构想。她通过改写以母亲/大地为中心的非洲精神声明了自己的观点,即泛宇宙的爱不仅能治愈肉体的创伤,也能让人们在对宇宙的内在感知和本体认识之中提升自我。鉴于沃克的性构想挑战了传统宗教的观念和实践,本文通过不同的理论概念和学术思考来支持其论点。在分析中,本研究没有遵循沃克小说的时间顺序,而是将几部作品中相关的细节联系在一起进行论证。这样的组织结构也与女性完整性这一主题要素相呼应,表现了女性生存处境从易受侵害到自由、自主的转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法对护理大专班155名学生在护理人际沟通教学中采用理论授课和情景剧表演形式进行教学,教学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质朴无华的小诗,叙述了归隐田园的原因,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归隐田园初期的安静闲适、喜悦平和的心境。从写作特色上探寻本诗的美学因素,能帮
目的观察术后高危型子宫内膜癌经孕激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 6 月 1 5日至2017年 6 月 18 日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子宫内膜癌切除
目的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食管癌并住院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
后单位时代核心员工的主动离职不断凸显,以工作嵌入理论为视角,从联结、匹配和牺牲三个关键维度来分析组织核心员工离职因素,发现组织和社区的联结程度、匹配程度以及牺牲程
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机遇,虎门服装顺应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与创新。本文探讨虎门镇服装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升级时尚产业的发展过程,结合时尚
期刊
总结5例早产儿股静脉采血致股动脉损伤的护理方法及防范措施。提出保暖,抬高头部15°,对动脉痉挛的患儿给予患肢持续温敷及间断按摩,做好患肢观察是其护理重点。其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对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7例)及其家属同时接受健康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尿路造影(CTU)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泌尿系畸形的患儿行CT平扫和肾实质期和排泄期扫描,将原始图像拆成0.625mm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