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临床中常见的疾患,易反复发作,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可将腰痛分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相关性腰痛和特异的脊柱源性腰痛三大类。传统针灸治疗腰痛,通常依据分经辨证和经筋理论进行治疗。而本研究主要依据现代医学对腰痛的认识,将就诊的属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及有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相关性腰痛病史但此次发病为非特异性病因所致的患者,纳入治疗研究,结合传统的经筋理论及“以痛为腧”的理论指导治疗。本研究主要探讨和观察针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并对比了有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相关性腰痛病史的患者与有明确诊断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史的患者之间的疗效。以北京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中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后填写病例记录表,并通过体格检查以判断病人此次腰痛的发病原因,纳入治疗,并根据有无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或椎管狭窄病史分为两组,即组1为有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或椎管狭窄病史组,组2为有明确诊断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史组。治疗上,两组均选取病变部位椎体棘突旁的竖脊肌外缘处,或有痉挛、紧张、条索、压痛处针刺,采用快刺不留针的恢刺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轻重,或隔日治疗,或连续治疗,共6次。共24例患者纳入课题观察组,其中组1占17例,组2占7例,两组均完成治疗,无脱落病例。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VAS得分、JOA得分、ODI得分和JOA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价。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t检验比较,非正态的用秩和检验,改善率进行分层统计学描述。结果如下:①组1和组2治疗前后相互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总体24例的治疗前后比较:总体经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恢刺治疗总体有效;③组1和组2治疗前后分别比较:组1与组2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根据JOA改善率评价疗效,总体治疗后改善率:优占62.50%,良好占33.33%,中度占4.17%,总有效率100%,且组1与组2治疗前后改善率无显著差异。本次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表明,经过6次恢刺治疗,患者在疼痛、腰椎活动度、日常生活受限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由此看出恢刺法对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的优势。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无对照组,且仅观察近期疗效,故针对本研究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需进一步进行,同时有必要进行远期效果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