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恐惧:克尔凯郭尔审美悖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瑟伦·克尔凯郭尔是十九世纪丹麦的存在主义先驱、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认为,恐惧没有具体的对象,它的对象是本源性的威胁即“虚无”,这是一种“原罪性”的宗教恐惧。个体的审美生存是处于恐惧与不安中的自我缺乏,审美的肉体感官性与灵魂深处的恐惧与颤栗,显示了个体生存的内在紧张。审美的无精神性定性,必须在上帝的救恩和信仰的虔诚中,获得“想要是自己”的绝对存在。所以,克尔凯郭尔在对信仰的追逐和对上帝的膜拜中,追求本真性的生存,正是反美神学解构过程和神学美学建构过程的殊途同归。可见,克尔凯郭尔并不是简单的反对审美,他反对的应该是无灵性的审美。具体地说,审美与恐惧表现为强烈的审美悖论特征。所谓审美悖论是指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与恐惧两者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与无意识中,所构成的矛盾性或不合理性及其运动变化过程。审美与恐惧就构成了,一对类似于克尔凯郭尔所认为的肉体与灵魂、现实性与永恒性的悖论式综合,在此文中我将其称为“第一综合”。“第一综合”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审美的恐惧和恐惧的审美之维。审美的恐惧集中体现在音乐性的恐惧、审美的否定性和反讽的恐惧特征等方面。首先,就音乐性的恐惧而言,音乐是为了拒绝恐惧,却同时加深了个体的恐惧。恐惧在静态的瞬间,凝固了个体内心深处的虚无;而审美则在流动的旋律中,疏散了个体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其次,就审美的否定性来说,审美的超越前提,是对自身所展示的世界的断然否定,而不是停留在对未来乌托邦的期盼之中。只有不断否定当前的生存方式,审美才能求得自身感官性生存的可能性。最后,就反讽的恐惧特征来看,反讽是一种间谍式的反叛,必须来自恐惧性紧张中的个体自觉。但是,由于缺乏永恒性的终极目的,终究难于使个体的审美生活摆脱恐惧的虚无,而开创出一条自我拯救之路。恐惧的审美之维主要指向恐惧的感官性、自由的隐喻和孤独的审美意义等方面。首先,艺术中甜蜜的恐惧感的追求,使艺术的主题在人的出生与死亡之间飘忽。尤其是艺术经常将命运的定数注入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原罪性的恐惧因而在个体的终结中表现为死亡的恐惧,而在新生命的诞生中化为记忆中的甜蜜感。其次,自由的隐喻主要是说,个体对自由的追求,不可能是在审美生活的宁静和怡然自适中,只能是在恐惧与绝望之中逐渐地接近那永恒者,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但审美与恐惧对自由的追求,却并不构成终极意义上的个体自由的实现,充其量不过是那终极目的的镜像或隐喻而已。最后,孤独的审美意义可以表达为个体生存的压迫感和内心深处的无家可归感。因为生存本身是各种可能性的现实归依,无论是走向审美的生存、伦理的生存还是宗教的生存,个体只有在孤独中才能真正地承担起来自虚无的巨大压迫。超越自我或超越精神,本质上是挣扎于虚无中的个体独自奋
其他文献
运用Pro/E软件对防冻液喷洒装置进行建模,利用ANSYS软件,在没有预应力和施加预应力2种情况下,对结构进行约束模态分析,得到支撑架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验证了结构合理性,为优
本文从在墨西哥阿卡波尔柯召开的第15届国际土壤科学大会的论文中,概括了当前国际土壤地理发展趋势,并提出我国土壤地理的发展方向。全文分一般情况、主要趋势和几点建议三个
西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情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藏式建筑。因近年来旅游业的发达而不断受到外界文化的感染,藏式建筑也在融合现代建筑的一些特色,本文就藏式建筑
在'知识中心说'指导下,我国语文教育出现了太多令人不满之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感中心说'才被提出.'语感中心说'并非'语感唯一说',在
运用平板培养计数法、最大或然数法和16S r RNA基因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发病刺参池塘环境中不同生理类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对底质改良剂的响应。结果显示,加入底质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教师要通过读书、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功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
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分析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的等效电路,提出一种基于P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为该产业增添了许多新要素,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其中相当关键的一项就是对预结算的控制与对工程成本的预测。由于
针对城市河道底泥硫化物和有机污染严重的特点,以深圳某河道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考察原位投加氧化剂去除污染底泥黑臭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过氧化钙和硝酸钙均能有效去除污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不断推进,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频频出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显严峻。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牵涉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