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对比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思索救国图强之策。1932年以后,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农业经济的破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积极探索乡村变革之路。1934年,梁漱溟提出了体系完整的乡村建设理论,形成了成熟的乡村秩序观,具体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过去与现状,提出了乡村社会新秩序的建设方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也认识到了严酷的现状,为了摆脱统治困境,同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上,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演讲,宣布“新生活运动”开始。新生活运动之所以发起,与妄图消灭共产党势力有很大关系,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的。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民族复兴”,他是为“民族复兴”这一口号而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领导人物之一的梁漱溟,以解决人生问题和中国农村问题作为其一生的最终追求,以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作为社会改革的着手点。以中西文化之对比作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理的主要方法,以哲学作为其构建文化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而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理论,来源于其本人深受的儒家文化影响,此外王明阳的学说,儒家化的三民主义,以及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复兴对他都有很大启发,最终构成了他这套理论。本文力求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演变历程进行纵向和横行的考察,揭示出社会变革的影响因素。乡村建设运动和新生活运动一样,都具有社会改良性质。由于国民党直接参与运动,所以新生活运动的社会改良性质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致使新生活运动变成了为加强国民党在农村的统治而进行的运动。虽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为了农村的复兴,但是由于认不清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走社会改良性质的道路,终究亦没有成功。正因为如此,新生活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都没有最终取得胜利,没有能改变中国城市和农村落后的面貌,没有能挽救整个社会的衰败,没有能使农民摆脱贫困。历史的这些启示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从社会发展方向出发,从社会、农村实际出发,真正为农民着想,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三农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才不会遥远。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感知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更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是城市的发展趋势。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覆盖率的城市感
利用云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全省重点调查湿地生态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重点调查湿地中,生态状况为"好"的湿地占总数的41.18%,
行政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广受诟病。虽然行政强制解散公司制度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社会的适当干预,但因违反公司企业维护理论和私法自治原则,异化了公司具有独立地位的法人资格,并
洛伦兹力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比较抽象,学生无法直接观察,针对该问题,采用了J2433-1型洛伦兹力演示器来探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并测量了电子的比荷,该方法
经过20多年持续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较为均等化的、构成较为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法治精神,是指现代法治国家在依法治政过程中所映现出的民主、客观、公正的根本特质。一个法律制度完备的国家未必就是法治国家,只有当其政治行为特别是政权的实际运作内含着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公认,中国正处于简单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生产要素价格长期扭曲, 2003年起爆发的民工荒无疑打破了关于中国劳
[目的]观察经络拍打对改善奥沙利铂化疗致末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按照奥沙利铂化疗致末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进行
本文基于休闲限制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影响成都市城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进行阶层比较,场地、自身技能缺乏、时间是不同阶层女性在休闲
Harmer提出的活动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包括语言的输入、练习和交际输出三个阶段。英语教师在口语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当课堂活动的"控制者"、"评价员"、"提词员"和"参加者",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