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三位。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2%-14%,因此研究结直肠癌转移的潜在机制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即肿瘤生长的环境,免疫反应是其生物学特性之一。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受免疫应答机制的不断调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10114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三位。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2%-14%,因此研究结直肠癌转移的潜在机制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即肿瘤生长的环境,免疫反应是其生物学特性之一。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受免疫应答机制的不断调节,逐渐形成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从而促进肿瘤转移。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5(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5,CREB5)是一种转录激活因子,对cAMP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具有高度亲和力,在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研究表明,CREB5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免疫抑制中发挥作用。此外,CREB5所属的ATF/CREB家族在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抑制组织损伤和自身免疫反应,在肿瘤免疫监测的背景下可能具有致病性。然而CREB5在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CREB5对结直肠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作用和机制,为开发新的免疫诊治分子标志和靶点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结直肠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在小鼠结直肠癌细胞MC38中建立CREB5稳定过表达株,MC38K中建立CREB5稳定干扰细胞株。通过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CREB5在体内对结直肠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2.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荧光检测CREB5对结直肠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3.采用TCGA数据库,通过GSEA基因富集的方法分析结直肠癌中与CREB5高表达相关的信号通路,并分析潜在的靶基因。4.通过q-PCR实验检测CREB5对TGFB2表达的影响。5.采用CREB5稳定细胞株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和RT-PCR实验研究CREB5通过上调TGFB2的表达对RAW264.7极化影响。研究结果:1.过表达CREB5后MC38结直肠癌细胞在C57BL/6J小鼠体内的生长速度显著增加,干扰CREB5后MC38K结直肠癌细胞在C57BL/6J小鼠体内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2.过表达CREB5后MC38肿瘤侵袭能力显著增强。3.过表达CREB5后MC38肿瘤中MDSCs和M2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CD8+T细胞的浸润减少。干扰CREB5后MC38K肿瘤中MDSCs和M2巨噬细胞的浸润减少,CD8+T细胞的浸润增加。4.GSEA基因富集分析显示TGFβ信号通路在CREB5高表达组中显著富集。5.CREB5促进结直肠癌细胞TGFB2转录水平表达。6.CREB5通过TGFB2促进结直肠癌中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CKD患者的血管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血管钙化的机制与骨生成过程有类似之处,在高磷高钙、氧化应激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经历了成骨样分化的过程。氧化应激在CKD患者的血管钙化进程中起关键作用。
研究背景及目的据GLOBOCAN 2020最新统计,胃癌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给国家和社会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胃癌患者分期主要以进展期为主,约占全部胃癌患者的80.3%。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胃癌筛查的逐步重视,早期胃癌患者比例逐年增加,预后相对较好。对于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者,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可行内镜下EMR或ESD手
背景残余肾功能(RRF)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护因素。然而,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RRF的影响目前尚存在争议。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APD和CAPD在RRF下降速度、RRF丧失风险(<1ml/min)、无尿风险(<100ml)三方面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以进一步明确APD对RRF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
研究背景冠心病(CH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现有患病人数超过1100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CHD有效且常用的方式。随着PCI技术的进步、基层医院PCI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CHD患者从药物洗脱支架中获益。然而,支架内再狭窄(ISR)是PCI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威胁CHD患者的健康。目前ISR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为了更好地鉴别出ISR的群体,本研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此为背景,探讨微流控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LAMP)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用WHONET 5.6对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下呼吸道标本2527份结果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统计分析。同时收集临床确诊或
背景:二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与脑损伤的加重相关,但机制未明。近期研究报道,肠道菌群可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T2D的肠道菌群紊乱特征为产丁酸菌丰度的降低。然而,T2D患者的肠道菌群紊乱是否加重AIS损伤及改善其肠道菌群是否可缓解脑损伤,目前仍不清楚。目的:对比合并和不合并
研究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是成体所有血细胞谱系自我更新的来源。在临床上,通过移植HSC治疗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然而HSC的数目稀少并且多数患者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限制了 HSC的临床应用。因此,HSC的体外再生研究将会对临床治疗有重大影响,而探究HSC发育的调控对HSC再生和临床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胚胎内第一个HSC首
目的1.探讨术前 CT 淋巴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lymphography,CT-LG)在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应用价值。2.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双示踪在荧光腔
研究背景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传统上定义为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近三十多年来,世界各地关于青春期发育起始时间的横断面研究提示,女孩青春期发育的起始年龄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99年劳森威尔金斯儿科内分泌学会建议提前性早熟界定年龄,在白人女孩及非洲裔女孩分别为7岁和6岁。但是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大多数儿科内分泌学家对此提出质疑。仅根据横断面流行病学调
目的:回顾性分析Wang手术治疗低龄漏斗胸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探讨Wang手术治疗低龄漏斗胸的疗效与技术特点,为低龄漏斗胸的手术治疗提供新方案、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接受胸廓畸形矫治术治疗的漏斗胸病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Wang手术组与改良Nuss手术组。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Wang手术组共纳入患者125例,改良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