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说,十九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也是以高科技及其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创造、运用和推广科学知识的源头,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在推进时代前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教师得以实现的,教师在实现大学职能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或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一支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关系到先进的办学理念能否落实,课程、教学、学分制等等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其他各项管理改革的成果能否得以实现。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有旬广为传诵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与物质设施相比,一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德高望重的、造诣精深的、诲人不倦的大学教师队伍尤其重要。正因为梅先生认识到这点,在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和西南联大才能够人才济济,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卓有影响的“大师”,从而奠定了清华大学在国内外显赫的学术地位。 对于大学教师的管理,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相对独立、完善的大学聘任制度,许多高校实施的教师职务聘任制都处于探索阶段。专家学者们对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研究虽然对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实践环节上还暴露了许多弊病,许多细节还值得推敲。 本文从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的实践环节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进行了探讨。具体的实践环节包括:(1) 明确聘任目标和重点;(2) 科学设置岗位;(3) 确立聘任方式;(4) 建立考核体系;(5) 制定薪酬制度;(6) 安排落聘、待聘事宜;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1) 明确政府和高校在教师聘任制中的地位和作用;(2) 更新对职务聘任的观念;(3) 建立合理的激励、竞争和淘汰机制;(4) 完善高校人才流动渠道;(5) 健全教师职务聘任制的社会保障体系;(6) 设立仲裁机构,依法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 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分析和探讨,提出进一步完善职务聘任制的几点设想,以供目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