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教育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本文仅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探究“研究性学习”问题。文章总共分三章。第一章为研究性学习概论,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历史沿革及研究性学习应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必要性。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亲历性和过程性、综合性和合作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古代中西方先哲的教育思想,到近代大教育家们的教育理念,再到当今世界各国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研究性学习一直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变革,适应了不同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学生具备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心理条件;高中历史新课程有利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而不容乐观的历史教学现状和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的事实使得在中学历史学科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极为必要。第二章介绍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教师角色转换、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题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实施研究性学习,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促进者,并且加强了与同行间的合作。同时,实施研究性学习也促进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不再仅局限于历史教科书一种,家庭课程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图书馆、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富有特色的乡土资源,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在做一些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时,要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要选择简单而又有兴趣的课题,这样学生才会顺利完成,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目的才能实现。第三章探究了几个应用研究性学习需注意的问题。首先,应用研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取代已有的接受性学习,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其次,研究性学习的中心在于“学习”,而不是“研究”,教师不要过于强调要有新发现,新结论。最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应避免“贵族化”倾向,条件不好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身边的素材,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