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裔美国小说家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公认的奇特人物。评论界对他文学作品的评论历来褒贬不一。许多评论家认为他是英语文学中最好的文体家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哈罗德?布鲁姆以《洛丽塔》为例,认为纳博科夫作为文体家无论怎样赞誉都不过分。约翰?厄普代克称他为“大师”,认为他的小说无论在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给人们所带来的思考愉悦方面,其深度在他同时代的美国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对纳博科夫也有反面的评价。唐纳德?莫顿认为纳博科夫过分强调主观性,因而他笔下的人物简直象一些唯我主义者,一些完全将自己禁锢在内心世界的个体人物,他们似乎不知道外部现实的客观存在。乔纳森?拉本认为,纳博科夫的英语混杂着陈旧的语法和运用不当的俚语,他的小说语言本身是英语、法语和俄语的大杂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开始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出版于1955年,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故事情节围绕来自欧洲大陆的亨伯特对12岁女孩洛丽塔的迷恋展开。为了能接近洛丽塔,亨伯特与女孩的母亲夏洛特结婚。夏洛特发现亨伯特的真实意图并想要告发他时却意外身亡。安葬了夏洛特之后,亨伯特便开车带洛丽塔开始了周游美国的“旅行”。洛丽塔后来趁生病住院之际逃跑。两年后生活贫困的洛丽塔写信给亨伯特求助。亨伯特找到她,并知晓了她曾被剧作家奎尔蒂欺骗。亨伯特杀死奎尔蒂之后锒铛入狱,却于审判前死于心脏病。洛丽塔则难产而死。评论界一般认为纳博科夫的后期作品如《微暗的火》、《阿达》等小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而将《洛丽塔》归为现代主义作品。但我们通过对小说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其实这是一部具有丰富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本文试图分析《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揭示其后现代性,从而希望将有助于加深对纳博科夫的理解和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纳博科夫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基本思路及论点,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第二章从《洛丽塔》所描述的后现代美国大众文化及汽车工业,揭示出小说在题材上所体现的后现代文化特征。第三章探讨了小说的一个重要后现代主义特征——戏仿。纳博科夫是运用戏仿的天才。这章讨论了小说对各种文体的戏仿(互文),对爱情题材的戏仿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