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入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大部分是贴合正文内容、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的经典范例。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面对教科书中类型多样的非连续性文本时,应该如何高效地使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为研究切入点,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教师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和使用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整理和分析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概念界定,论述其分类和特点,阐述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教学价值。根据教学过程的相关理论,并在参考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框架,从教师对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使用过程和使用效果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依据研究维度,并且参考了其他学者的调查问卷,编制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认真设置每个维度下的题目,并对题目进行反复的修改。经过相关教育专家和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鉴定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确保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从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使用过程和使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性分析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处于中等水平。在认识方面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认识不深,对教科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认可度较低,而且不重视使用。在使用过程方面教师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外部动机大于内部动机,在使用方式上倾向于教非连续性文本,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时间较少且没有相应的计划,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使用不平衡。在使用效果方面教师对评价渠道利用不充分,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效果距离实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影响教师使用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观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教师的培训效果。对教师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建议从思想政治课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使用能力、使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引导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使用理念,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完善与细化使用过程,同时汇总多方信息对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实现三维目标,接受高效全面的培训,不断提升自己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