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南方城裕丹参的四个不同类型为材料,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对不同类型丹参的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积累进行了详细的动态研究,并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技术,探讨了丹参不同类型间的遗传差异。结论如下:1.丹参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成正相关,裕丹参2号种子千粒重最大,在不同发芽温度和发芽床中发芽率也最高,裕丹参3号和裕丹参1号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次之,裕丹参4号种子质量较差,千粒重最小,在不同发芽温度和发芽床中发芽率最低。2.丹参株高和茎粗在整个生长中呈现先快后慢的过程,前期随着茎和花序的伸长,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当生殖生长完成后,株高和茎粗停止增长或缓慢增长。7月后,裕丹参3号株高最高,但是茎粗却最小。主茎粗以裕丹参1号最大,裕丹参4号株高最低。丹参地上部分的生长在前期处于快速增长趋势,之后随着丹参地上部分枝叶的枯萎,鲜重开始下降。地上部分鲜重为裕丹参1号>裕丹参2号>裕丹参4号>裕丹参3号。裕丹参1号和裕丹参2号地上部分鲜重在8月份最高,裕丹参3号和裕丹参4号地上部分鲜重则分别在7月份9月份最高。丹参地下部分的生长是首先增加根的数量,接着根系长度开始迅速增长,并伴随着根直径的增粗,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生长过程。丹参根条数的多少、根粗及根长直接关系到丹参产量,丹参单株根鲜重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表现为慢-快-慢的趋势,丹参单株根鲜重均在11月份表现为最高值,其中裕丹参2号单株根鲜重最大,裕丹参1号其次,裕丹参3号最小。3.不同类型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裕丹参1号、裕丹参2号和裕丹参3号丹参酮ⅡA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裕丹参4号丹参酮ⅡA在10月份达到最高值,此后开始缓慢下降。裕丹参1号和裕丹参4号丹酚酸B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裕丹参2号丹酚酸B含量在整个积累过程中有两个积累高峰,分别在7月和9月,其中以9月份的丹酚酸B含量最高,裕丹参3号丹酚酸B含量在6月份有个低谷后,于8月份达到最高值,之后有所下降,但是直到采收时其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丹参酮ⅡA不低于0.2%,丹酚酸B不低于3%)。不同类型丹参理论干产量/亩在收获时,仍然以裕丹参2号最高,裕丹参1号次之,裕丹参3号最低。不同类型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总含量除裕丹参4号以收获时为最高值外,其他类型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总含量最高值并不是在收获时,裕丹参1号和裕丹参2号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总含量在10月份最高,11月份略有下降,裕丹参3号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总含量在9月份最高,收获时总含量有所降低。4.不同类型丹参开花数随着开花时间的延迟,有所减少,结实率及种子发育情况随之递减。裕丹参1号、裕丹参2号和裕丹参3号均以4月份花期的花枝结实率最高,而裕丹参4号以5月份花期的花枝结实率最高。不同类型丹参自然杂交结实率比较为:裕丹参2号>裕丹参3号>裕丹参1号>裕丹参4号。不同类型丹参套袋后自交结实率比较为:裕丹参2号>裕丹参1号>裕丹参3号>裕丹参4号。5.在4个类型丹参中,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大小从250bp到2000bp,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8.125条带,其中有4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带谱百分比为72.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875个多态性条带。分别依据ISSR标记谱带及综合数据对4个类型丹参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显示,裕丹参3号与其它三个类型相比是较为特殊的类型;其次裕丹参4号单独为一个组,裕丹参1号和裕丹参2号聚为一组,说明裕丹参1号和裕丹参2号的遗传距离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