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铅在中药材、药用植物中分布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化学形态。
2、探索中药材中铅的来源。
3、研究降低中药材中铅含量的方法。
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调查目前中药材中铅污染的状况,探索铅在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材中分布的规律;野外采集和田间栽培药用植物,测定药用植物各器官、细胞中铅的含量,寻找铅在药用植物中的分布特点,探索中药材中铅的来源;分别在实验室和田间栽培几种常见药用植物,考察外源铅在药用植物中的分布和存在形态;在药用植物生长的基质中施加稀土元素镧,分析镧对药用植物吸收铅的影响。
结果:1、药用部位不同的药材,其铅的含量不同。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材中铅的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主要表现为:叶类药材〉树皮类药材〉花类药材〉根类药材〉果实种子类药材。
2、药用植物对外源铅的吸收与其吸收部位所接触铅的量及植物的种类有关。在所研究的植物当中,我们发现若铅主要来源于土壤污染,则铅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根部;若铅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则铅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地上器官。
3、铅在药用植物中主要以难溶于水的草酸盐、磷酸盐等形式存在,在植物中较难移动;铅主要分布于植物的细胞壁,细胞壁的铅沉淀作用可以阻止过多的铅进入原生质,以免受其毒害。
4、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施加适量的稀土元素镧可以明显降低铅污染土壤上种植的中药材中铅的含量。
结论:本课题认为,环境中铅污染对中药材中铅含量有直接影响。药用植物对铅的吸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铅在植物体内为就近吸收且较难移动。因此在中药材栽培时,可以根据环境条件选择种植合适的中药材:以地上部位入药的中药材,应选择远离公路种植;以地下部位入药的中药材,应避免在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稀土元素镧和铅具有吸收取代性,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施加镧可以降低中药材中铅的含量。中药材在服用时,最好采用水煎煮方法,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中药微粉化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