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是一篇关于博物馆展陈方案的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的展陈方案。博物馆在我们当今生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其展陈方案的外译对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更是意义重大。中国的学校教育由来已久,与博物馆的关系密不可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的建成对学校教育意义重大,其展陈方案的英译有助于更多无汉语背景的参观者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教育史。教育博物馆的展陈方案以中国学校教育的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分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料、中国近现代新教育史料、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港澳台地区教育史料四个单元,另将抗战时期伪满奴化教育史料作为附展部分。本报告选取的文本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料和部分中国近现代新教育史料。从文本的体裁来看,此文本是说明类体裁,属于实用文体,以传递文本内容为主要目的,强调事实。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展品名称和展板文字。展品中包括许多古籍教材、札付、课堂用具、科举试卷等,是翻译中的重难点。展板文字是相关史实和展品的具体介绍,相对较为容易些,但其中一些文言文和中国文化负载词需特别注意。通过对项目文本类型及特点的分析,笔者选取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针对展品名称和展板文字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采用了直译、意译、改译、音译、减译、释义等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旨在使得译文尽可能的达到译者所希望的效果。此次翻译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是古籍书名的翻译,对此笔者在最后一章中总结了四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意译、改译、音译和释义。当然,具体问题仍需具体分析。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颇有体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翻译任务不同于平时的翻译实践,要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第二,真正的翻译任务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应根据任务文本的特点、用途、受众等具体因素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第三,团队翻译时,译员之间以及项目经理与项目译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很重要;第四,提高翻译工作者自身的语言功底以及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把握程度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最后,要想成为一名出色译者,需要成为一个“万金油”,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应该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