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深深根植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并形成其独特属性。在全球环境下,我们需要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视角来看待它。全球化进程带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20世纪初,美国好莱坞电影已成为世界电影的领跑者,并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在寻求最佳途径来发展自身电影产业并争取与世界接轨。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电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电影人的目光。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也涌入中国市场,如何解决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影字幕的重要性逐步走入公众的视野。相比于西方学者对电影字幕的研究,我国的相关学术研究落后得很多。像Gambier, Gottlieb等电影翻译方面的领军人,在电影字幕翻译模型和理论体系建立领域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可是国内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电影翻译的专业著作还很屈指可数,也有很多问题也急待解决。比如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理论或其他理论用来指导,检验字幕翻译策略就是其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关联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来研究语境对交际效果的影响及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作者曾翻译过的20部电影中的6部作为案例,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字幕翻译策略指导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有四个方面。第一,电影字幕的翻译与其他翻译有何不同点;第二,探讨关联理论两个重要元素语境和最佳关联的功能;第三,电影字幕翻译采取的十大翻译策略,并分析比较最常用的翻译方法;第四,关联理论是如何应用到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中的。关联理论首先是由Sperber&Wilson在1986年提出的。根据关联理论,关联是人们交流认知的中心。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的核心。语境效果越大,那么获取这些语境效果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小,关联性就越强。最大的语境效果,会获得最佳的关联。Gutt(1991)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在间接翻译中,翻译应采取释意相似的方法,更忠实于原文;而直接翻译中,翻译采取了刺激导向方法,即保留了原文中的刺激因素。Gutt区分了在间接翻译和直接翻译中寻求最佳关联。Gutt认为译文必须为观众提供充分的关联或者语境效应;观众解读译文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或者不必要的努力来理解它。本文研究字幕翻译策略采用了Henrik Gottlieb (1994)的字幕翻译策略的十大类型。关于每一大类型,作者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并以例子来说明关联理论是如何应用到字幕翻译策略中的。本文中的六部电影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取了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这六部电影中十大类型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及百分比,以及原文和译文以时间轴为参照的音节控制分析。最后,作者总结案例分析结果,分析最常用的翻译策略。作者为探讨关联理论的实际应用和与其字幕翻译策略的相关性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论文第一章指出全球大环境下电影字幕翻译及其理论支持的必要性。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字幕翻译研究做出的努力与贡献。第三章侧重关联理论的两个要素的功能及对翻译和字幕翻译应用的可行性。第四章具体分析关联理论是如何与字幕翻译策略的十大类型相关联的。第五章以六部电影为案例,研究了字幕翻译策略在各电影英译汉翻译中的使用频率及在字幕翻译技术限制情况下,对电影插曲翻译进行的研究。电影插曲翻译采取哪些翻译策略以保证在时间轴为参照下的原文和译文音节的控制。并对意译和缩合两种翻译策略进行了评价。最后作者指出本论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论文旨在探讨与运用关联理论进行电影字幕英译汉翻译的实践研究。作者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领域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