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祭坛重新加以审视。选取祭天坛和用于会同的坛重点加以探讨,并对坛的概念、祭坛的考古线索、西周时期祭天坛等相关问题,分四个部分逐一展开。 第一章、坛及台、坎、墠、畤。本章围绕“坛”这个基本概念,对“坛”和与“坛”相关的祭祀场所,如“畤”、“墠”、“坎”等,作一些粗浅的探讨,试图对“坛”作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界定,并阐发坛与坎、墠、畤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祭坛的考古线索。近年来,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祭坛被发掘出土,这些为我们研究祭坛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本章主要围绕这些考古发掘成果,将发掘的祭坛或具有祭坛性质的遗址进行整理,结合相关研究,总结出这些祭坛的特点,并与文献相印证,力图探讨坛的起源,且以地图的形式将这些祭坛的地理分布反映出来。 第三章、先秦时期的祭天及祭天坛。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着重考察汉武帝时的太一坛以及围绕太一坛所形成的祭祀体系,阐发它与西周古礼的异同,并从礼经文本入手,结合其他文献和考古学、民俗学材料,论证古礼坛制及郊祀系统,对西周时期用于祭天的泰坛的形状、构造以及围绕坛所举行的燎祭、扫地祭等作出考察,并对西周以前的虞、夏、商和西周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祭天坛的情形作一考察,以期廓清祭天坛的来龙去脉。 第四章、与祭坛相关的几个问题。本章择取与祭坛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藉此深化对祭坛的认识。其中主要关注先秦时期天子用于会同诸侯的会同之坛,对其性质、功用、嬗变作出判断,并对会同坛进行复原。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坛是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石筑成的高台,有三层阶,用于祭祀、即位、朝会、盟誓等国之大事。在祭坛上行祭天礼发轫于史前时期,经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一套程序化、制度化的郊天礼典。由此,其它的用坛制度也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王权式微,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僭行郊礼,周制在阴阳、五行、方术等学说的影响下开始背离经典。秦汉以降,帝王祭天无礼可征,多杂采神仙方士之说重构而成,故多显杂乱、怪异,与古制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儒生们兴起复古运动,开始借助经典复古礼制,至西汉末年方告完成,并为后世所本。用坛制度也在这场纷纭复杂的变革中,集经典、阴阳、五行、方术、巫蛊、谶纬之学于一身,产生了较大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