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跑训练中如何准确控制短跑训练强度的同时将项目特点与方案中的各变量相结合,成为提高短跑训练方案效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为了了解不同间歇时间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对短跑运动员的生理变化特征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间歇时间的200米+200米训练方案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肌肉功能变化,为短跑训练中训练方案的制定和训练强度指标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国家二级男子田径运动员12名,在室外田径场400米跑道上分3天完成3种不同间歇时间的200米+200米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第一种方案为固定间歇方案组,200米之间间歇2分钟,大组间间歇10分钟;第二种方案为递减间歇方案组内间歇由2分钟递减为1.5分钟,组间间歇10分钟;第三种方案为金字塔间歇方案组内间歇由2分钟递减为1.5分钟,组间间歇7分钟,随机选择方案顺序,每个方案完成后至少休息48小时。用K4b~2采集静息30分钟、方案完成时和完成后20分钟的气体代谢状况,血乳酸采集时相为每个200米即刻、运动后3分钟、5分钟、9分钟,Polar胸带式蓝牙心率带记录实验全程中的心率。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SD)表示,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用以比较不同间歇方案间运动强度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影响,使用LSD进行事后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研究结果:1)摄氧量:在固定间歇方案中随着组数的增加先减少后保持稳定,在递减间歇方案中基本持平,金字塔间歇方案中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减小;金字塔间歇方案的需氧量比其他两种方案多;相较组间间歇,组内间歇变短可能会增加运动中的摄氧量。2)固定间歇方案的运动后过量氧耗的总量和用体重进行标准化后的运动后过量氧耗少于递减间歇方案和金字塔间歇方案,运动后分段过量氧耗在方案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血乳酸:值均随着组数增加逐渐增加,在组间间歇的3-5分钟达到最大值;固定间歇方案血乳酸值积累最大,金字塔间歇方案的血乳酸值积累最少;组内间歇变短可能会使运动员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和血乳酸总体积累值下降,使机体血乳酸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组内间歇和组间间歇同时改变可能会对于血乳酸最大值产生影响。结论:1)组内间歇变短可能会使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和血乳酸总体积累值下降,使机体血乳酸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组内间歇变短会增加运动过程中的摄氧量。3)组内间歇和组间间歇同时改变可能会对于血乳酸最大值产生影响并加大快速恢复阶段的运动后过量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