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农村基础教育源于其基础性的社会地位及其作为“社会改革的时代承担者”的根本角色,发挥着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作用。纵观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经由计划经济时期垂直向下的“集中统一”管理,发展至21世纪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以县为主”分级管理这60多年的变迁历程,中国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具有社会主义鲜明特色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在改革过程中不乏挫折与坎坷,但也正是因此获得的经验与认识,使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农村教育的管理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更多的教育科研人员热衷于农村教育管理的科学研究;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教育行政机构在改革中趋向规范,财事责权逐渐清晰;教育经费收支由国家“统收统支”转向多渠道、多元化轨迹发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使管理流程日趋规范;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家建立起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回顾新中国农村政治、经济变迁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正是在整个社会的变革中修枝剪叶,生长开来的。本文试从宏观的角度,系统梳理建国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的历程。纵向分析各时期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演变的历史背景、内外动力,以及阶段性特征与改革困境等问题。深入探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制度、经济体制变迁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影响改革的其他主要因素,并对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本文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问题,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界定相关概念,并探讨本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二部分:梳理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变迁历程,并从国家教育方针、计划、管理体制机构建设与改革,财税政策的调整与保障等方面加以深入研究。第三部分:分别从政治、经济及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自身因素三方面研究分析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的因素。第四部分:在总结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迁和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关照现实,从历史中得出启示,为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