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美国自1888——1918年美国学制的发展变动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对八四制和七八年级课程的讨论——学制学术层面的讨论(1888——1899年);对学制与课程的进一步讨论——学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1900—1909年);初级中学的建立与六三三学制的最终确立。19世纪末,美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学校提出新的要求,而学校固守传统,未能适应社会的巨大变化,学生大量辍学。于此同时,美国心理学快速发展,以霍尔为首发起儿童研究运动,要求学校应关注儿童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儿童不同的个性,许多教育家提出学校应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适应学校。1888年,哈佛大学校长发表演讲,呼吁学校进行改革,以此为开端,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讨论、尝试与实践。1888——1899年,最初为解决大学生入学年龄延长问题提出的提议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并促成了对现有学制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要求改变现有的八四制,提出对学制进行六六划分,改革现有的七八年级的课程,取缔冗繁的、重复的内容,增加新课程,将中学的课程提前学习。不过,这种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此为学制酝酿的第一阶段。对改变八四制有赞成,也有反对。进入20世纪,许多委员会继续对学制改革进行探讨,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人们在必须改变现有的八四制方面达成共识,堪萨斯市七年制小学实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将学制进行六六划分。全国教育协会资助的调查以及教师协会的调查研究都试图为学制重组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可行性方案。值得注意的是,1908年,一位教育官员提出六三三计划,人们开始关注中等教育的进一步划分。这一阶段是学制改革开始从学术层面的讨论走向实践。早期初级中学的建立以及1909年闻名全国的伯克利计划和洛杉矶计划使六三三制从理论变成现实。初级中学运动迅速展开,全国掀起设立初级中学的热潮。在初级中学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开设的课程的也各不相同,这也反映出初级中学设立伊始存在的混乱和理念的冲突。1918年,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发布的中等教育基本原则对初级中学进行了权威意义上的界定,六三三制最终确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