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的编排及教学实施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aileen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阅读本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一直都是以附录的形式存在于教科书中,没有成为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教与不教,怎么教、教什么,主要依靠教师的意识和理解,始终没有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陆续投入教学使用中。在此,我们明显看到其对“名著导读”的重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名著导读”中专门提出具体的阅读方法和针对重难类型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原则,提供阅读知识。本文在梳理历来名著导读教学情状和深入分析统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结构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名著导读”教学实施建议,并以《水浒传》为个案,设计三种课型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以期为实际的“名著导读”教学提供一点帮助。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名著导读教学的意义。首先,对文学作品的指导阅读这一行为并不是被所有人认可的,甚至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文学导读会代替读者的个性阅读体验,抹杀读者对作品解读的丰富性。因此,“导读”对名著尤其残忍,会误导甚至削减读者对伟大作品之“伟大”的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区别于广义的“名著导读”,其内在动机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名著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益处。其次,名著导读教学的课堂关键在“导”的机制的运转。学生的“读”是在课下进行的。因此,名著导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名著导读”能为学生阅读名著提供诸多帮助。第二章探索我国名著导读教学的流变,总结归纳其在古代、近代、当代三个历史时期中的发展状貌,在我国名著导读教学的历史中探求一些当下的名著导读教学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三章梳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名著导读”的结构。一方面横向探索名著导读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之间的内容逻辑,另一方面分析“名著导读”板块的组成部分、纵向挖掘整个初中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所构建的阅读知识体系。这些阅读知识包括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原则,对其进行辨析,从而为最后的教学实施提供思考方向。第四章分析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名著导读”的改变。这是以2001年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名著导读”板块为参照来对比的。文中将它的总体变化分“增”、“改”、“删”三个类型来归纳分析。其中“名著导读”板块在语文教科书中的位置改变隐喻了名著导读本身的重要性,而新增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该板块的重要内容,为名著导读教学提供了思考方向和操作的可能。同时,这也是本文的书写原由和努力方向。第五章调查研究学生阅读名著的状况和教师进行“名著导读”授课的情况。一方面了解学生目前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等和老师对“名著导读”课的体验,另一方面检验统编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时间效果。为后面的“名著导读”教学实施提供现实依据,第六章提出“名著导读”教学实施建议,并以《水浒传》为个案,分三种课型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
其他文献
<正> 随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香港一些散文作家努力拓展艺术表现的空间。不断突破传统散文的模式,苦心地追求艺术美,追求艺术表现的奇颖性和丰富性
<正> 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五位教师组成的中国音乐家代表团,应香港政府康乐文化署旨乐事务统筹处的邀请,参加香港第二届中国音乐节的演出讲学活动。音乐节于八四年十
<正> 一、历史背景香港全真派庙观所继承的斋醮科仪之音乐传统是由广州罗得山冲虚观经三元官留传而来的。全真派本身在香港的历史并不太长,其主流系统可追溯至抗战前后,约193
<正>明清宫廷绘画与宋元院体画风格体系一脉相承,作品多工整细致,注重写实并带有皇家的雍容华贵之气。宫廷绘画是一种与封建皇权体制息息相关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在以皇权为核
介绍了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PIC16F676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同时给出了该功能在探测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最后给出了基于PIC16F676单片机设计的探测器的硬件构成
我院1986年1月~1992年2月,共治疗41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无1例死亡,亦无1例因取异物后引起喉水肿需行气管切开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5岁以下者392例(94.7%),5岁以上者有22
期刊
我国现阶段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与房价高涨带来的家庭财富积累与再分配密切联系。本文在房价影响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理论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利用CHNS数据与城市房价数据检
针对地震触发低角度、长距离流态化黄土滑坡的问题,以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触发的西吉县党家岔滑坡为典型案例,开展较为详细的现场勘查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并结合室内试验研
<正>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赠《沁园春·雪》词给柳亚子,成为轰动一时的一段佳话。1951年柳亚子在《文汇报》副刊发表文章《关于毛主席咏雪词的考证》,由此人们才确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