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中的速率自适应算法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EEE802.11标准在物理层中定义了多个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对不同的信道条件可以选择出一个最合适的传输速率,以使系统平均吞吐量最大化。目前已经有多种不同的速率自适应算法被提出,但每种算法都只能适用于特定的信道条件下。一旦信道条件发生变化,这些速率自适应算法不仅不能提高系统的平均吞吐量而且可能还会导致整体系统性能的恶化。本文首先对不同种类的速率自适应算法进行了概述,把这些算法分成了三大类,通过对不同种类算法的对比,剖析了每种算法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在对已经存在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速率自适应算法Adaptive Avoid Collision Rate Adaptation(Adaptive-ACRA)。该算法不仅能够用Request-to-Send/Clear-to-Send(RTS/CTS)消除碰撞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而且还能够根据不同信道条件自适应的调整门限值,因而在多种不同的信道条件下都能获得较高的系统平均吞吐量。最后,文章用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NS-2)仿真软件把新提出的算法和已经存在的几个经典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详细分析了Adaptive-ACRA性能优于其他算法的原因。
其他文献
近些年,图像超分辨率重构在机器视觉、医疗图像、遥感和监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大量的图像超分辨率重构算法也随之被提出,怎样评价超分辨率重构图像以及重构算法性能的
与H.264相比,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EVC)在保证视频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压缩率可提高一倍。然而,HEVC在获得高效的编码性能的同时也使其编码复杂度急剧提高,需要编码处理终端拥有更高
身份认证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个人隐私、公安刑侦、电子商务乃至国家的信息安全。近年来,随着门禁系统及网上银行频繁被盗,传统的基于钥匙、密码等的身份认证方式已面临着安全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巨大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频谱资源稀缺的局面也越来越严峻。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技术可有效改善频谱利用不佳的现状,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