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分型及重组外膜蛋白OmpAⅡ的免疫效果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单胞菌(Aeromonas)是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等环境中,是人、兽以及水产动物共患条件致病菌,可造成我国大量淡水鱼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主要调查2009-2018年分离的173株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分型与其致病力的相关性;并选取不同时间分离的、不同患病动物来源的、不同毒力基因型和不同致病力的5株维氏气单胞菌菌株,测定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探究维氏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AⅡ基因的分布情况、OmpAⅡ的抗原性及其对异育银鲫的免疫效果。主要内容如下:1、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分型及致病力以2009-2018年从不同患病鱼分离的17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10种毒力相关基因、测定溶血活性、腹腔注射感染异育银鲫等方法开展评价。管家基因gyrB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73株气单胞菌中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119/173,68.8%)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50/173,28.9%)是主要流行的菌株。aer(162/173,93.64%)、act(131/173,75.72%)、lip(152/173,87.86%)、exu(154/173,89.02%)、fla(143/173,82.66%)和gca T(148/173,85.55%)6个毒力基因普遍存在气单胞菌中。依据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数量从多到少分布情况,这些菌株可分为7大类(Ⅰ~Ⅶ)53个毒力基因型。大部分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检测到8-10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Ⅰ、Ⅱ和Ⅲ类基因型;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eprCAI、ahyB、ast和alt四个毒力基因检测率低,主要分布于Ⅳ、Ⅴ和Ⅵ类基因型。大部分气单胞菌菌株(94.22%,163/173)具有溶血活性。代表性毒力基因型的38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攻毒结果显示,3.0×106CFU/尾的剂量下,3株维氏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80%~100%,16株嗜水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90%~100%。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目前最主要流行的气单胞菌,其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普遍少于嗜水气单胞菌菌株,且对异育银鲫的致病力普遍弱于嗜水气单胞菌菌株。2、维氏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性选取不同时间分离的、不同患病动物来源的、不同毒力基因型和不同致病力的5株维氏气单胞菌菌株(GZ09007、YC170511、XZ180501、Ci13643、FS12001)和1株ATCC来源的维氏气单胞菌ATCC35624,评价了不同培养条件(温度、盐度和pH)对GZ09007菌株生长的影响;测定了6株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胞外产物活性、外膜蛋白抗原性以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GZ09007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40℃,盐度为5‰,pH为7.0。6株维氏气单胞菌菌株均具有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及脂肪酶活性,且均携带aer、act、lip、exu等毒力基因。外膜蛋白SDS-PAGE图谱表明,6株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外膜蛋白(Omps)呈多态性分布,大约36kDa左右的条带均能被GZ09007的Omps兔抗血清识别。药物敏感试验显示,6株维氏气单胞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一致,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氟苯尼考及恩诺沙星可用于治疗该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3、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株OmpAⅡ的重组表达及抗原性为探究维氏气单胞菌中外膜蛋白ompAⅡ基因的分布情况及OmpAⅡ的抗原性,通过ompAⅡ基因检测、OmpAⅡ的重组表达、外膜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显示:ompAⅡ基因广泛存在于维氏气单胞菌中(33/39,84.61%)。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的ompAⅡ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99bp,编码332 aa,蛋白分子量大小为36k Da,等电点(p I)为4.91。菌株GZ09007的兔抗血清、GZ09007rOmpAⅡ、外膜蛋白Omps及全菌的兔抗血清均能够识别rOmpAⅡ。rOmpAⅡ的兔抗血清能够识别维氏气单胞菌约36k Da的外膜蛋白Omps;结果表明,OmpAⅡ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株OmpAⅡ的免疫效果为评价rOmpAⅡ在鱼体的免疫效果,通过免疫异育银鲫、测定血清抗体效价、血清SOD酶活性、LZM活性以及不同气单胞菌菌株攻毒等方法开展评价。结果显示:腹腔注射rOmpAⅡ-ISA763A免疫异育银鲫可以产生显著的免疫应答,血清抗体效价第7 d、14 d、21 d、28 d、42 d和56 d分别达到1:100、1:800、1:1600、1:800、1:800和1:800。免疫组第42d、56d的SOD活性显著增强;第7 d、14 d、21 d、28 d、42 d和56 d的LZM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免疫28 d后,腹腔注射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YC170511和XZ180501)和嗜水气单胞菌(Hn099)进行人工感染,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分别为100%、100%、38%和89%。结果表明,rOmpAⅡ-ISA763A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能提高异育银鲫抵抗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可作为气单胞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进一步研究开发。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鳃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发育、不同盐度下鳃组织结构变化及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转录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四指马鲅鳃组织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丰富四指马鲅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优化四指马鲅养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1.四指马鲅鳃组织结构及其早期发育研究为了解四指马鲅鳃的组织
近年来对虾重大和新发疾病不断肆虐,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限制我国对虾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行对虾疫病病原微生物早期检测并采取预防切断重大和新发病原传播,被认为是当前水产养殖中降低病原流行风险,减少病害大面积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因此,研发对虾疫病病原的现场可用、简单易行检测技术,并开发相应检测试剂盒成为当下对虾病害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是一种淡水经济类虾,因其肉味鲜美,蛋白含量高,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随着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的不断增加,养殖面积飞速扩增,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供需季节性和地域性严重失衡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长期高低温环境和盐碱地养殖受到制约。因此,开展克氏原螯虾对不同温度和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可为后续克氏原螯虾养殖区
克氏原螯虾是我国淡水养殖虾类中的重要品种。在养殖和运输等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强烈应激的影响,其中高温应激最常见,危害最大。本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向克氏原螯虾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GSH)、黄芪多糖(APS)、维生素C(Vc)来探讨其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的影响。具体实验方法即是参照相关类似研究将实验虾分成6个浓度组,5个添加组和1个空白对照,并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32尾虾。空白对照投喂市售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裂腹鱼类是西藏鱼类的主要类群之一。本研究于2019年3月-5月和2019年9月-11月在怒江干流察瓦龙至那曲江段设置8个采样点,采集到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249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185尾以及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
本研究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及糖脂比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饲料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大豆油、亚麻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挑选300尾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隶属于鲹科、鲳鲹属,为暖水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已成为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然而养殖过程中过高饵料系数以及不断提高的鱼粉价格,导致了养殖成本的增加,以价格低廉和分布广泛的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是维持卵形鲳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有研究表明过多的植物蛋白替代时,会使饲料中缺乏牛磺酸,导致鱼类生长性能下降,抗氧化免疫能力降低等不良影响。因此,
怒江西藏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生境复杂,地理特征独特,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域孕育了独特的水生生物资源。裂腹鱼亚科鱼类是青藏高原主要鱼类,也是怒江西藏段鱼类的重要组成,且许多种是我国所特有。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外来物种入侵等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怒江鱼类资源受到显著影响。热裸裂尻鱼、裸腹叶须鱼和怒江裂腹鱼这三种裂腹鱼是怒江西藏段重要鱼类,对其开展遗传学研究有助于了解遗传多样性和遗传
为探究低氧胁迫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机体和分子响应,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氧浓度胁迫下的鳃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鲢肝脏和血清中的抗氧化酶活性;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氧胁迫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差异表达基因;并克隆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1,分析其在不同氧浓度胁迫下的组织表达特征。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低氧胁迫对鲢的机体影响以及在不同氧浓度胁迫下鲢在生理生化和分子响应基
鰤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好氧菌,易引起鱼类尤其鲈形目发生“结节病”,近年来,鰤诺卡氏菌对广东省杂交鳢、大口黑鲈等鱼类危害越来越大,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目前,鱼源鰤诺卡氏菌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细菌分离鉴定、快速检测、组织病理和疫苗研制等,对鰤诺卡氏菌的流行特征以及致病机制等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开展不同来源鰤诺卡氏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基因型及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的比较以及鰤诺卡氏菌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