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虾类病原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的评价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虾重大和新发疾病不断肆虐,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限制我国对虾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行对虾疫病病原微生物早期检测并采取预防切断重大和新发病原传播,被认为是当前水产养殖中降低病原流行风险,减少病害大面积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因此,研发对虾疫病病原的现场可用、简单易行检测技术,并开发相应检测试剂盒成为当下对虾病害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评估基于本实验室水产病原现场快速检测平台所研发的新发病原检测试剂盒,摸清其性能参数,阐明其具体测试效能,本研究以虾肝肠胞虫(EHP)、致急性肝胰腺坏死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的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为研究对象,依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水生动物诊断手册》、农业部公告第683号和质检行业标准等规范性技术文件中有关检测试剂测试要求设计了试剂盒性能评估实验,随机抽取参试试剂盒对其分析特异性(Analytical specificity,ASp)、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ASe)、诊断特异性(Diagnostic sensitivity,DSe)、诊断灵敏度(Diagnostic specificity,DSp)、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性能开展了全面和科学的测试和评价。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虾肝肠胞虫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为101个拷贝/反应,分析特异性测试结果显示该试剂盒在检测中不与5种常见对虾病原产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分析特异性;通过对298份临床样品的对比检测发现,该试剂盒相比于已报道的EHP Taq Man-qPCR检测法的诊断灵敏度为91.7%,诊断特异性为99.2%;该试剂盒对于阴性、强阳性及弱阳性组织匀浆液制备的膜片的检测重复率分别为100%、100%、95.8%;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该试剂盒在-2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7个月,在-4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12个月。总体上看,所测试的EHP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与已报道的EHP Taq Man-qPCR检测法相比,检测性能基本持平。(2)副溶血弧菌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为102拷贝/反应,分析特异性测试结果显示该试剂盒未与常见对虾病原产生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检测特异性;与已报道的VpAHPNDTaq Man-qPCR法相比,通过对32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发现,该试剂盒相比于已报道的VpAHPNDTaq Man-qPCR检测法的诊断灵敏度为62.1%,诊断特异性为100%;该试剂盒对于VpAHPND阴性、强阳性及弱阳性组织匀浆液制备的膜片的检测重复率分别为100%、100%、83.3%;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试剂盒在4℃环境中最多可保存7天,在-2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6个月,在-4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8个月。总体上看,所测试的VpAHPND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与已报道的VpAHPNDTaq Man-qPCR检测法相比,检测/诊断灵敏度略低,其他检测性能基本相仿。(3)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为101个拷贝/反应,分析特异性测试结果显示该试剂盒与参测的5种对虾病原及对虾组织核酸不反应,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与已报道的SHIV Taq Man-qPCR法相比,该试剂盒测试298份临床样品的诊断灵敏度为96.6%,诊断特异性为98.5%;该试剂盒对于SHIV阴性、强阳性及弱阳性组织匀浆液制备的膜片的检测重复率分别为100%、100%、91.6%;该试剂盒在4℃环境中最多可保存4天,在-2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6个月,在-4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8个月。总体上看,所测试的SHIV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与已报道的SHIV Taq Man-qPCR法相比,检测性能基本持平。利用EHP、VpAHPND、SHIV三种病原的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开展临床样品的检测过程,从样品核酸提取到检测结束耗时仅1.5 h;结合上述性能测试的结果可以发现,该试剂盒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强特异性、稳定性好和可以实现重复检测等优点,适用于生产现场或检疫实践中开展对虾EHP、VpAHPND、SHIV的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对虾类疾病的辅助诊断。
其他文献
斑石鲷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Oplegnathus),作为一种新的养殖品种,它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自2014年我国斑石鲷人工育苗首次获得成功后斑石鲷养殖产业逐步扩大,目前已在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大范围的养殖。随着养殖量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病害问题阻碍了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然而由于斑石鲷养殖时间较短,斑石鲷病害相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主要分布于黄渤海浅海低盐水域,为广温、广盐、广布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在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初获成功。脊尾白虾在繁殖季可连续多次抱卵繁殖,是研究甲壳动物生殖发育的潜在模式生物。当前通过人工控制技术仍无法实现脊尾白虾全年繁殖,因此深入了解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机制对于脊尾白虾良种选育及提高其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十分必要。研究发现,雌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等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物种,具营养丰富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海域间海水盐度差异以及连续暴雨造成池塘盐度急剧下降,养殖户为增加养殖效益会选择提高养殖密度,低盐度和高密度会对中国对虾生理功能及行为产生影响,影响存活率,造成产量和效益减少。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通过腺苷酸环化酶调节靶细胞内cAMP的水平,通过活化cAMP依赖的PKA使下游靶
近年来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稳态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海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和含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氮磷营养盐可被海洋生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主要利用氮磷营养盐进行生长繁殖,并在海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胶州湾作为典型的半封闭性海湾,其水动力能力较差,自净能力较弱,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研究其氮磷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
本文以人工繁育的牙鲆成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牙鲆的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牙鲆生长指标、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投喂频率对牙鲆生长、肠道和酶活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平均初始体重为(298.26±10.83)g,平均初始体长为(29.35±3.72)cm)
海水碳酸盐体系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表层海水pH相比工业革命前已下降了0.1个单位,[HCO3-]、[CO32-]和碳酸钙饱和度等碳酸盐化学参数也随之改变。近岸海域由于人类活动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碳酸盐体系更加复杂多变,这种变化与温度和重金属等其他环境因子相互叠加时,极易对近岸养殖生物产生影响,研究海水碳酸盐体系的改变对海产经济贝类的生理影响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意义。
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Bloch&Schneider,1801)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新资源物种,也是我国深远海集约化养殖的候选对象之一,在世界深蓝渔业中占居重要地位,目前与该物种遗传背景和运动生理相关的研究尚属空白。染色体核型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础,鱼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图谱构建、鱼类分类和育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则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我国海水捕捞的重要对象之一,也是第二大海水养殖鱼种。但是海鲈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给海鲈养殖产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海鲈养殖业的发展。根据本课题组的流行病学调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海水花鲈养殖产业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为防治花鲈哈维弧菌病。本课题组决定进行花鲈哈维弧菌甲醛灭活疫苗的实验室研制。1.本实验从实验室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作为一种从欧洲引进的名贵低温海水鱼类,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其对温度等环境指标要求较严,尤其是高温胁迫会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死亡率升高,生长速度和抗病力下降等现象。因此对大菱鲆的耐温性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生长性能优良的耐高温新品种已成为健康养殖的当务之急[1]。在鱼类抗逆性状选育工作中,耐热性能评估指标较为单一,也造成耐高温选育评价体系不完
本文主要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鳃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发育、不同盐度下鳃组织结构变化及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转录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四指马鲅鳃组织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丰富四指马鲅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优化四指马鲅养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1.四指马鲅鳃组织结构及其早期发育研究为了解四指马鲅鳃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