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入21世纪之际,国家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在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条件下,教师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而只能在班级教学中尽可能地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采取相应的有效教学对策。1954年,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Thelen)开始研究学习风格,之后,邓恩(Dunn)、凯夫等人也对学习风格的要素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进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这些理论引起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我国的谭顶良、胡斌武等先生也结合本国的教学实际,系统阐释了学习风格的要素与内容,在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专家们普遍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包括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依据上述理论,我认为高中生在作文方面同样存在学习风格的差异,如观察角度的差异、兴趣的差异、气质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差异、写作动机的差异等等。我国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状况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将学习风格论引入高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许多敢于创新的一线教师都进行了大量尝试,其中包括近些年来颇受推崇的“创新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分层次作文教学”。应该说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都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第一、这些都是一些具体的做法,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在提出观点时难免有些狭隘;第二、这些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像“创新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满足作文优生的发展需求,而对于大多数作文差生来说,写出有新意,有个性的作文无异于纸上谈兵。“分层次作文教学”虽然想以分层的形式努力兼顾全体,但分层时往往只从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划分,忽视了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其它一些重要因素,如兴趣差异、气质差异、思维品质差异等等。而“学习风格论”则为上面的几种作文教改尝试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无论是想搞作文创新,还是想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都必须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为基础。所以我认为立足于学生之间的具体风格差异制定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发展要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作文教学改革精神。学习风格论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目标,应该打破以往过分统一,过于僵化的状况,实现由教师制定到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由整体目标到等级目标;其次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合作思维训练、小组合作周记、差异化辅导、多样化作业设计等等;再次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在作文教学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须识别并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写作方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