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RP是著名信息咨询公司Gartner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被称为下一代企业级信息系统。成功的应用ERP可以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ERP的应用作为一种企业信息管理和经营管理良好平台的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自我学习的过程。但是,ERP在现实应用会给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带来巨大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影响企业的各个层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宣传的鼓动下,企业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采用理性的方法成功实施ERP,从而导致ERP实施的失败。因此,本论文研究的ERP系统实施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的研究起点是ERP系统引起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使企业不适应。因此无论是ERP系统还是应用ERP系统的企业在管理和控制上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即企业技术环境变化(ERP应用)——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变化——内部控制和管理发生变化。本文给出了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演化模式,和这一过程的管理控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是:第一,提出一个基于多目标的ERP系统实施风险管理模型。即ERP系统实施是企业能力成熟度一种改善,需要企业系统要素在一致性、匹配性和协同性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ERP系统给组织带来的效益。第二,本文提出的理论可以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的治理工具。ERP系统实施风险管理模型可以用来指导信息系统应用实践活动,演化为信息技术治理的ERP实施指南。第三,论文综合地解释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即:解释了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的成因。ERP的风险不是存在于某个因素,而是一种工作系统机制内部以及工作系统环境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不确定性。对于工作系统的某一个要素而言,其风险在于企业自生的成熟度(或称能力度),对于要素之间的风险体现为ERP系统内以及与企业的其他工作系统的一致性、协同性和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