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然而,由于发展方式的粗放性,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凸显出来,群体性环境冲突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群体性冲突事件的重要诱因之一。转型期,群体性环境冲突事件已从偶发变为频发状态,且事件的致害强度更大,危害范围更广,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本文依据统计选样的原则,选取了2009年-2014年发生的10起群体性环境冲突事件。这些冲突事件涉及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将对这十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冀得到一般性的结论,以供处理其他类似冲突时参考。研究从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点等。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环境冲突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表明,环境冲突是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矛盾交互作用的产物,它是基于环境权责分配不当而产生的冲突,是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导致的结果。第三部分对十起群体性环境事件筛选的原则进行简要概述,同时论述了十起典型群体性环境事件及其特征。第四部分对十起群体性环境冲突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环境事件对民众利益的现实侵害、对民众权益的潜在威胁、民众误解等是导致群体性环境冲突事件的主要原因。另外,民众对权益的诉求也是环境冲突事件不断升级的主要催化剂。第五部分分析这十起群体性环境冲突事件演进过程中,企业、政府、网络舆情、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四个方面的处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提出应对环境冲突事件的一般性策略。立足于积极应对、依法应对、科学应对的处理原则,提出了针对环境事件不同阶段的防范机制、应对机制、解决机制,不同主体(政府、企业、民众)的应对策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