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方死亡观之异同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观是人对死亡的本质、过程、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简言之,死亡观可以理解为人对于死亡的认知和而对死亡的态度;不同的死亡观会导致行为上的差异。死亡的必然性促使人类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经开始思考死亡,而中西方死亡观从早期作品《荷马史诗》与《诗经》中已经得以窥见雏形,两部作品所表现出的死亡观对后世的中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荷马史诗》展示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至九世纪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是我国文学的起点,反映公元前十一至六世纪的周工朝文化。二者在时间范围上大致相同,并且均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思想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有与死亡有关的内容。从时间和内容上看两部作品都有极强的可比性。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研究,但儿乎没有人从死亡观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荷马史诗》与《诗经》中涉及死亡的内容,展现出两部作品蕴含的中西方死亡观,并且最终探寻造成这两种文化死亡观差异的内在原因及其对后世死亡观的影响。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死亡观。本文第二章分析了《荷马史诗》与《诗经》所体现的中西方死亡观之异同,其中既有积极的死亡观也有消极的死亡观。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分析了影响中西方死亡观的因素及其对后世死亡观的影响,特别是从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角度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群体本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它把个人看成整个社会关系的一个成员,个人价值通过群体认同才能实现,因此群体本位死亡观注重社会性和伦理意义。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体本位,它把人看成独立个体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群体山个人组成,个人价值通过自己奋斗获得,因此西方的死亡观体现出个体性,强调个人意志。另外,文化的差异还决定了即使在相似的死亡表现下,其死亡内涵是不同的。比如,虽然《荷马史诗》与《诗经》在战争方面都有以战死沙场为荣的死亡观,但是中国文化强调“大义”,而西方文化则是为了追求个人荣誉。作者希望本文能为两部文学作品的研究拓展思路,并启发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善待人生。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理论方面通过介绍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概念,并借此引入控制权概念,分析控制权问题产生的原因、控制权种类以及控制权争夺的核心,并且通过深入剖析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
本文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对英语学习者的吞音现象进行了实证调查。检索分析大学四、六级口语语料库(COLSEC)的结果显示,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吞音现象;吞音多发生在词尾,
认为当前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正处于一种"微妙"的阶段。如何加强小学学生的低年级写话的训练,从新思维对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的作用及方式做简要的阐述。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
伴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把区域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联系园内实际,阐述了目前区域活动存在的不足,如“独角戏”现象;过分强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3~6年级阶段的习作教学更是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最早运用于词汇教学,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较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词汇教学
<正>语文,顾名思义"语"为口头交流的实践,而"文"则是书面的表达。学习语文不仅仅在于自身语言表达得流利顺畅,更在于自我的情感能徜徉在字里行间。常说口头的阐述往往会受制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初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教学,研究的主题是初中语文小说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阅读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教学内容的确定有两个必要且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依据文本
受害人的因素与损害结果存在某种联系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因此确定哪些联系可以作为减轻或免除侵权人赔偿责任之事由就成为了侵权法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因此,过失相抵规则是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