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的壁垒逐渐降低和消除,整个世界日益融合成一个规模空前的大市场。尤其是跨国公司将其战略从多国分散经营向区域一体化、再向全球一体化经营转变,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它们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要素资源配置,在这样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一体化与生产分散化并行,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即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配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的生产,从而形成了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国际分工(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
但传统的国际经济学在理论构架层面对工序国际分工缺乏关注,同时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业间和产业内视角也明显不足以解释现代贸易的这一新型分工的特点,并且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发达国家而展开的,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的研究较为缺乏。
本文致力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和各种效应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工资、FDI以及产业转移的影响,并且把贸易分为产品内贸易和非产品内贸易,采用1985-2007年的时间系列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产品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应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验证了产品内贸易与我国吸收的FDI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再次分析了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状,并总结了我国进行产品内贸易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产品内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中保持和提升比较优势,以及如何面对其中的贸易摩擦和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进行相应分析,并以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为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