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而大多数的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家中让他们在当地上学,因此产生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分离时间相关,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低,各种心理问题更突出。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已有社会力量将注意力投向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但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关注较少。学龄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很小,日常生活还需要依赖监护人的照顾,而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和教育方式等直接关系到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所以,对于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角色起了重大的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了解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素养知识、对儿童膳食营养态度与行为、儿童家庭养育等现状,分析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提出改善监护人健康素养知识、对儿童膳食营养态度与行为、儿童家庭养育的建议,进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为开展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样本选择。从山东省内随机抽取聊城市高唐县和济南市长青区2个县(区),2个县随机共抽取8个乡(镇),每一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3-6岁)儿童的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与儿童长处与困难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检查,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在健康素养知识方面,留守儿童监护人得分(86.23±14.75)及知晓率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隔代监护类型监护人得分(84.08±15.89)及知晓率均低于单亲监护类型监护人。在对孩子膳食营养态度方面,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相比、隔代监护类型与单亲监护类型监护人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在对孩子膳食营养行为方面,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得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隔代监护类型监护人得分(49.72±21.42)低于单亲监护类型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人行为相比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较差,隔代监护类型监护人行为相比单亲监护类型监护人较差。2.在对孩子的养育情况方面,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单亲监护类型监护人认为自己是称职的家长的比例(65.6%)低于隔代监护类型监护人(77.8%)。在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情况方面,留守儿童监护人相比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做的相对较差,留守儿童不同类型监护人相比具有显著差异。3.在长处与困难量表评分方面,留守儿童品行及多动问题评分为2.17±1.85、4.22±2.06,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问题评分为6.46±2.40,低于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为61.0%,高于非留守儿童;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4.单因素与多因素影响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素养知识和儿童家庭养育情况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建议:1.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健康素养知识相对匮乏,具有接受膳食营养知识的良好态度,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较差,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应注重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健康干预和普及家庭教养方式的教育。2.注重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素养知识和儿童家庭养育的教育力度,并延长教育时间,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3.教师和监护人平时注重沟通交流,平时对儿童多加关心和沟通教导,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不能过于严厉与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