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轨道摆扫成像系统设计及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止轨道成像光谱仪相比于低轨成像光谱仪在对地球大气进行探测时具有图像信噪比高、重访周期短的优势,这些优势对于提高分析大气成分的能力至关重要。所在课题组展开了静止轨道成像光谱仪原理测试样机的研制工作,目的是验证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为光谱仪载荷设计提供技术参考。静止轨道成像光谱仪每次成像时通过对一个观测条带区域凝视成像,获取该条带的光谱图像数据;再通过步进式运动和凝视成像,逐步递推式覆盖所有观测范围,这个过程即为摆扫成像。本文的研究内容为该光谱仪摆扫成像控制系统的预研设计,主要从摆扫驱动系统设计、摆扫控制方案研究、CCD成像系统设计以及摆扫成像综合控制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根据摆扫机构指向稳定性、步进角精度等要求,摆扫驱动系统组件的方案为:以“步进电机+谐波减速器”构成驱动执行部件,绝对值式光电编码器作为角度测量元件。设计了摆扫驱动电路,实现了电机控制、主从通讯以及编码器数据读取在FPGA中的集成。为了增强摆扫机构指向稳定性,对步进电机的静态矩角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通过真空热实验,测算了电机驱动芯片在空间环境中的温升速率。为了降低转动过程中的失步率,对空间转动力矩进行了计算;根据力矩裕度要求,合理配置了启动和运行占空比。提出了可有效降低回程误差对摆扫步进角精度影响的控制方式。摆扫驱动系统的运动性能测试实验数据显示该系统在目标成像区间的步进角均值在21.6"±1"范围内,最大偏差小于5",标准偏差小于2",满足指标要求。CCD成像系统设计过程中,编写FPGA逻辑驱动完成对探测器和外围芯片的驱动,实现对图像信号的采集和上传。不同于低轨成像光谱仪的连续式成像模式,该成像探测系统采用触发式成像的方式达到成像过程实时受控的目的,设计了相关逻辑时序,通过时序仿真和电路测试验证了 CCD成像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摆扫成像综合控制系统负责协调摆扫系统和成像探测系统的工作流程。根据不同观测模式下空间分辨率以及观测信噪比的要求,对帧叠加数、像元合并数进行了合理地设置。为了达到降低摆扫成像流程时间的目的,对摆扫成像过程中成像电路和摆扫驱动电路的最优配合方式进行了设计,满足了各个探测模式下对于流程时间的要求。该摆扫成像控制系统已通过技术预研阶段的验收,能为下一步工程样机以及最终的星载仪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消费理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对于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下,软装开始成为室内空间设计的重点。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为充分发挥TD-SCDMA在数据业务支持方面的优势,中国移动将TD-SCDMA网络主要定位于承载数据业务。随着试验网业务的发展,频率资源日趋紧张,最初使用的2010~2025MHz频段已逐渐不能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2009年1月,随着3G牌照的发放,1880~1900MHz被分配给中国移动作为TD-SCDMA网络运行的频率使用。本文对引入1880~1920MHz频段后对TD-SCDMA网络的影响进
世界范围内陆地上99%的天然气和70%的石油是依靠管道运输,管道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其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调查发现,第三方破坏已经成为
在LTE中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基本前提是区分小区内部/边缘用户。现有的区分方法——RSRP单门限上报机制有诸多弊端,会导致用户位置信息在"小区内部"和"小区边缘"来回切换而形成"乒乓效应",产生大量不必要的空口信令开销,并对终端的功耗形成很大的负担。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RSRP双门限上报机制。新机制的引入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了正确判断用户位置信息的更佳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术前均有临床症状并明确诊断,患者均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腹部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达Ⅱ/甲愈合,均痊愈出院。  结论:B型超声于发病
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数据。通过对组合系统的原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可建立以车辆自身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并与先验地图数据库中的路点信息进行匹配,
目的:临床观察清解化攻方治疗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早期高强度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是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