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被称为“葛水平年”,《喊山》、《甩鞭》、《地气》、《天殇》、《狗狗狗》、《第三只狗》等六部中篇小说的发表震撼了中国当代文坛,也使几近不惑之年的葛水平以小说家的身份成名,成为继赵树理之后隆重登场的沁水作家。本文选取葛水平作为研究对象,以葛水平创作中的“叙事速度”与“精神空间”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社会历史研究、传记研究、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城市文明的繁盛和乡村文明的崩溃这一时代背景下,探究葛水平创作风格的成因、内涵及意义。论文共三章,每章设三节,加上绪论和结语共五部分。绪论论述了选择葛水平作为硕士论文选题的原因,葛水平作品的数量、质量、受关注度和独特性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对葛水平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对其叙事风格和精神层面探究得比较少,因此,笔者通过把葛水平与其他作家进行比较,具体而深入地探究葛水平创作的叙事风格和精神空间。第一章论述了葛水平作品创作风格的成因。地域出身影响作家的位置感,社会出身构成作家创作的外在诱因,职业出身影响作家的文学理念,因此,本论文分别从自然风景、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葛水平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乡间风景、生活风物、传统农耕等宛若“田园诗”般舒缓,谋生手段、民风习俗、神秘力量等形成了映射性的社会镜像景观,成长经验、家庭婚恋、文学启蒙等形成了葛水平的创作理念,所有这些在凝固的时间与封闭的空间里发生,潜移默化地成了葛水平“叙事速度”和“精神空间”的根系和原点。第二章论述了葛水平创作过程中舒缓的“叙事速度”。既体现在葛水平迷恋前现代生活的情感倾向上,例如,她迷恋旧物、喜爱传统手艺,又体现在她舒缓从容的叙事策略上,通过减缓叙事节奏(如对话、伏笔、场景描绘等)和距离控制两种技巧使作品舒缓有致,还体现在其笔下人物所普遍具有的从容淡定、处乱不惊的生活态度。葛水平用诗意的语言营造浓郁的诗性,用“原生态”的写作方式尽显古拙之意,也用脉脉温情书写乡村风情,所以这些都氤氲着悠缓的调子,仿佛能让岁月和时光慢下来。葛水平的舒缓书写其实是对快节奏的城市文明的拒斥,在葛水平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类人物值得格外关注,一是来自乡村的城市“闲逛者”,一是城市生活的“逃离者”。城市和乡村格格不入,城市不打算接受乡下人,乡下人也很难融进城市里。乡下人习惯了乡村的缓慢,乡村便成了他们割舍不掉的情感依托;城市人有着对城市生活的失望或不满,他们选择逃离或疏远。葛水平也写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斥,对于她笔下的人物,乡村的脐带虽然已经剪断,但文化血液中缓慢流淌着的关乎乡村的一切却如影随形,陪伴终生,纵使身在异国,却始终不曾获得存在感、归属感和位置感,留下的是怀念家乡的满目凄凉。因此,城市并非精神栖居的一方净土,也不是安放灵魂的永远的“乌托邦”,城里人对城市的逃离也从反面说明了乡村文明的价值所在。第三章论述了葛水平创作的“精神空间”,着重体现在闭塞幽深的“时空体”精神空间模型、日常生活中的乡村精神和历史缝隙中的民族精神三个方面。用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解读葛水平的作品更能彰显出她的价值与意义,农耕文明空间里的循环时间、“村-村-城-城-国外”的时空体转换、生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差异和特定空间构筑的特殊时空(如病态心理、油菜花田、麻田、坟墓)共同构成了葛水平作品的多义性与丰富性。葛水平捡拾起被遗忘的故事安放精神空间,她寻得日常生活和历史缝隙作为精神场域的寄寓所。她在苦难日常中寄寓了坚强勇敢的乡村精神,在琐碎日常中寄寓对乡村世俗美的感悟,在乡间普通生活的日常中寄寓了乡人勤劳善良的精神,在“民间+士大夫”的传统模式中寄寓了乡村贵族精神,孟繁华先生提出的“超稳定文化结构”恰好证实了葛水平对乡村精神的坚守与皈依。葛水平写历史缝隙中的隐痛与记忆,她没有选择历史题材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展现历史的铁腕手段与雷厉风行,而是将历史淡化为故事叙事的背景,书写历史暗流涌动中个人命运的波动浮沉,揭示了民间小人物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小切口大视角揭示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坚忍,素描出民族精神的生命底色和对种族繁衍的自信。当然,葛水平也淋漓尽致地书写了残酷的战争或荒诞的政治运动无情戕害了人性,或使男性失去了“身体狂欢”的资格,或使男性的性欲发生畸形与变态,这是历史事件另一种形式的精神寄寓场所。结语论述了“叙事速度”与“精神空间”的意义和价值,当下,“乡村文明的崩溃”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既有理论阐释也有各种虚构、非虚构作品的实证,葛水平在这样的文学大潮中试图进行精神突围,她毅然决然地坚持乡土写作,笔下才多丰富的“比喻”和浓郁的“乡土气”,这是葛水平对乡村文明守护的一种方式。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世道人心逐渐分崩离析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说不上是好是坏的时代,葛水平以乡村文明“守夜人”的身份,凭借着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勇气和推石巨匠“西西弗斯”永不放弃的毅力,游走在乡村文明崩溃的边缘,在淹没于黑暗中的岔路口,仔细分辨、细细摸索前方的路。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乡村文明弥留着的乡村精神和历史缝隙中的民族精神,倔强而坚定的行走在乡村文明的大道上,在拒斥城市文明的同时也为其指引了方向,这正是葛水平强大的精神气场和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