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几种抗菌高分子材料——抗菌塑料、抗菌树脂、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对抗菌剂和抗菌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并对产品做了抗菌测试。 我们采用交换了Ag+和Zn2+的沸石作为抗菌剂来制备抗菌塑料。用溶液交换的方法,分别合成了载Ag+、载Zn2+以及Ag+、Zn2+复合的抗菌沸石。考察了交换时间以及交换溶液的浓度对沸石交换度以及金属离子交换效率的影响。我们用改进的浊度法对沸石抗菌剂进行了系列的测试,得到了一些结论:Ag+、Zn2+复合的抗菌沸石的抗菌效力最好,其次是载Ag+沸石。制备得到的沸石抗菌剂与PE或PP原料混合切片后,成型得到抗菌塑料制品。抗菌测试表明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抗菌树脂采用交联的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大孔树脂)作为载体,与三元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得到。得到的树脂既可作为抗菌剂又可作为抗菌材料使用。我们选取不同结构的三元胺,制备得到了一系列的不溶性季铵盐树脂。对季铵化反应活性的考察表明,氮原子上取代基链越长,反应活性越低。我们从大孔树脂的结构以及反应的机理方面给予了解释。我们建立了抗菌模型,对不溶性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行为做了解释。我们认为高分子载体的结构对抗菌性有很大的影响。不溶性高分子抗菌剂不能像小分子抗菌剂那样自由地进入细菌细胞内部,因此与小分子抗菌剂的抗菌行为有很大不同。 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是以粘胶纤维作为载体,利用粘胶纤维上的羟基和铜离子进行络合,在纤维中引入无机的抗菌离子。我们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于抗菌纤维制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抗菌测试。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1)对于沸石抗菌剂采用改进的浊度法进行了抗菌测试,这种方法比原先MIC的方法更简捷,并且适用于系列抗菌剂抗菌性的比较;(2)建立了不溶性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模型,对抗菌机理进行了推测,并对实验曲线进行了解释和模拟;(3)探索了直接在粘胶纤维上络合铜离子制备抗菌纤维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尝试了目前高分子抗菌材料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热点问题。抗菌剂分别采用了无机的银、锌抗菌剂和有机的季铵盐抗菌剂;抗菌剂的载体选取了沸石,大孔树脂以及粘胶纤维;在抗菌基团的引入方法上,采用了离子交换、共混、用共价键以及配位键引入的方法;在抗菌测试上,我们根据不同的抗菌剂和抗菌材料分别采用了MIC、浊度法、平板计数法等多种抗菌测试方法。本研究工作为制备高效、安全的抗菌剂及抗菌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工艺路线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