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多里斯作为情境主义伦理学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一系列社会心理学实验的分析,试图否定以德性伦理学进路为代表的传统品格观,代之以情境主义碎片化品格观。多里斯的这种批评给德性伦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遭受到了来自后者的回应和批评。德性伦理学阵营的观点认为,多里斯的理论在对品格概念的理解上、实验方法上和逻辑分析上都存在问题。本文尝试在《荀子》的视野中看待多里斯的情境主义批评。以思想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从可能性上来说,多里斯的批评对象本质上并不仅限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并且多里斯对东方文化传统的判断有失准确。从必要性上来说,荀子理论中的"一"体现了他对品格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强调;对君子、小人的区分呈现出其道德评价体系的抽象性;对仁、礼、义三者统一于道的观点,也需要应对多里斯的评价性整合批评。情境与品格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荀子》文本对多里斯情境主义批评的融合与消解。第一,荀子认识到了情境对个人情绪与行为的影响重要影响力;第二,荀子的论述体现了他将情境的作用融合进个人成人成德的过程中,此为互动关系的第一阶段"从情境到圣人";第三,圣人制礼并推广之,同时辅之以乐与法的配合,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消除社会争乱,为大众人格的培养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此为互动关系的第二阶段"从圣人到情境"。这种互动关系构成了对多里斯情境主义批评的消解。以《荀子》文本来回应情境主义批评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种进路为解决西方哲学界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德性伦理与情境主义之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资源;其次,通过对《荀子》文本中的情境因素的研究,为荀子伦理思想的当代诠释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中国哲学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参与世界哲学的前沿论争,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