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约0.15-1.0%,在二尖瓣疾病中高达79%,心律失常的死因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室颤,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方法不能收到理想效果。随着近十年电生理技术的重大进展,对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报告甚少,治疗房颤的迷宫手术的围术期和随访疗效评价未见报告。本研究就风心病房颤的发病率、电生理、病理机制和迷宫手术的围术期及随访期进行电生理、无创和有创心功能评价,对风心病房颤作系列研究。其部分内容已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现将研究内容分六部分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 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1992~1994年597例心脏瓣膜手术病人房颤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其相关因素。男294例,女303例,年龄范围14—64岁。根据病人的病史,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手术资料和术后6—40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心瓣膜病的房颤发生率为65.24%,其中二尖瓣病变发生率为75.26%,高于主动脉瓣的Af发生率15.38%。二尖瓣手术后持续房颤的患者占93.89%,自然转为窦律占6.1%,术前窦性术后变为房颤的占15.71%。二尖瓣手术后半年随访房颤的发生率为80.09%。二尖瓣术后半年有28例行直流电转复,成功率为82.14%。影响复律成功与心胸比值,心衰持续时间,左房容积和左室容积有关。风心病房颤组的左房血栓检出率和脑栓塞发生率分别为7.65%和5.73%。显著高于窦律组。房颤组的围术期和随访期死亡率分别为5.74%和3.28%,与窦律组无显著差别。结论:风心病房颤患者的术后房颤自然转复律低,有80%经治疗后仍为房颤持续状态。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和栓塞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脏扩大和左心功能减退则影响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