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紧紧围绕高丽后期王权问题,阐明元丽之间控制干涉与反控制、反干涉的冲突的主要渠道,它的演变过程及其不同时期的特征,并找出它的规律性。阐明在元廷的铁蹄之下,高丽能够幸存的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正文分六章。第一章,元宗时期王权的衰弱。元宗为高丽第24代王,在位15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260年到1269年为止是武臣掌权,因林衍擅废立给了蒙古干涉高丽政治的口实,也导致元宗愈加投靠蒙古势力。后期,从1270年开始到1274年6月为止,1270年5月林惟茂被杀,武臣时代结束。高丽开始出陆还都。元宗后期高丽进入实质意义的转折,从受控于武臣,转向受控于蒙古,从此高丽一步一步走向半独立状态。可以说丽蒙战争结束后,高丽归附蒙古,蒙古在高丽设置达鲁华赤、东宁府、双城总管府,并屯田屯军,完成征伐日本的各项准备,也基本完成对高丽控制干涉的组织准备。第二章,忠烈王时期驸马国化。忠烈王为高丽第25代王,在位前后34年。忠烈王纳元世祖之女齐国大长公主为王妃,开丽元两国政治联姻之先河,是蒙古公主干涉高丽内政最严重的时期。忠烈王以驸马王身份对丽元两国关系影响很大,影响是双向,既有正面影响,即争取有限权力的努力,也有负面影响。元朝两次征伐日本,在高丽屯田、驻军、设置征东行省,造船、助军、输粮、劳役,给高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超过以后任何时期。虽然忠烈王以驸马王身份努力争取王权和国家利益,比如元朝撤除达鲁花赤、归还东宁府和耽罗府,但与高丽所受的政治干涉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不成比例的。第三章,忠宣王政治改革与两次即位。忠宣王为高丽第26代王,忠烈王二十四年(1298)正月受内禅即位。随之,在高丽全面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改革,废止政房,设置词林院。重用以朴全之为代表词林院七学士,推进改革。因改革触动权门势族既得利益,又因改革具有反元因素,而受到元朝强力干涉,最终以忠宣王退位而告结束。忠烈王三十四年(1308)忠烈王病卒,忠宣王得以复位,在元都遥控统治高丽五年。忠宣王治政时期是高丽藩属元朝以来,元朝在政治上控制干涉较少、经济上索求也较少的时期。使高丽王权权限达到元朝百年干涉期的高点。第四章,忠肃王王位之动摇不定。忠肃王为高丽第27代王,前后在位25年,从即位到1320年,一直是有名无实,无所事事,其实权仍由上王(忠宣王)在元都遥控。1321年到1324年,忠肃王被扣留在元朝四年。在扣留期间,沈王暠乘虚而入,想依靠元朝英宗的支持,由自己即王位,发动拥立沈王暠运动和立省运动,但因各种因素导致拥立和立省失败。从1324年到1339年,其中1330年2月到1331年12月两年时间由其子忠惠王掌控。所以,忠肃王时期,可以说政局不稳,受到元廷干涉严重。第五章,忠惠王、忠穆王与元朝的政治关系。忠惠王为高丽第28代王,在位前后六年,有两次为王的经历。忠肃王十七年(1330)2月被元立为王,8月回国即位。在忠惠王入元宿卫不到两年,忠肃王就被迫传位。显然,元廷政治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忠肃王后八年(1339)3月忠肃王死,遗愿由忠惠王复位,元廷丞相伯颜寝不奏,延迟忠惠王复位。直到1340年2月伯颜被逐,元帝释王复位。1344年忠惠王被捕入元死于流放途中,时年36岁。忠惠王的命运随元廷政权变动而几经变化,一国之君任由元廷操纵,最终成为元廷政权变迁的牺牲品。忠穆王为高丽第29代王,8岁即王位,在位四年。母后德宁公主在1330年嫁忠惠王,忠惠王在位前后六年,掌控高丽政事,德宁公主没有机会涉政,到忠惠王死后,机会来了。忠穆王以8岁幼冲即位,使德宁公主得以母后摄政。第六章,恭愍王代恢复王权。恭愍王为高丽第31代王,在位22年。恭愍王在位期间东亚形势发生骤变,元朝国力衰微,乃至灭亡,明朝取而代之。恭愍王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两次改革。特别是恭愍王五年改革,铲除亲元势力,罢征东行省理问所,收复双城总管府,改革官制,停止元年号。使高丽摆脱元朝控制与干涉的附属国地位,确立国家独立性和王权的自主性,以实现高丽王朝的中兴。结论部分综述了全文要点,提出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