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由认识到重视再到加强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多次颁布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尽管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心理问题往往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性的特点,过去单一利用校园教育资源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元化服务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因此,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应运而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是由心理学的专业人员从事学校社会工作,充分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实现协调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解决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其健全心理素质的形成。然而,如何评估其教育效果,不仅涉及到对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有效性的认定,更涉及到如何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问题。为此,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首先,构建了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指标的理论模型;其次,通过专家评估,对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践考验,调整和完善了评估指标,构建了实际的评估指标模型;最后,利用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泸州医学院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评估,以检验该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指标包括9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和101个三级指标,不同一级指标的权重不一。2.利用构建的评估指标问卷对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进行评估考察,结果发现:(1)评估指标的各级得分具有不平衡性;(2)评估内容重要性的得分与教育者的工作年限有关;(3)大学和中学评估时强调的内容各有侧重。3.利用构建的评估指标问卷对泸州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开展情况较好。自评得分87分,他评得分91,无明显差异。不过问卷中有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项目得分较高,但与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的项目得分较低。